绵竹中学 2023 级高三上开学测试 历史 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1.答题前,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 位 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答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16 个小题,共 48 分) 1.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各地所见的大型工程数量突然多了起来。如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中发掘出大型房屋基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中发现人工矩形土台。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 晚期( ) A.先民已掌握了先进的建筑技术 B.社会动员与组织能力增强 C.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密切 D.两地遗址已初具国家形态 2.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 A.重构统治秩序 B.限制贵族特权 C.以德行教化民众 D.打破宗法血缘关系 3.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评价秦始皇:“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 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始皇( ) A.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B.修筑长城维护边疆稳定 C.首创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D.焚书坑儒强化思想控制 4.汉武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有言:“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B.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 C.国家强化经济管控的必要性 D.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产生 1 / 6 5.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 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 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 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 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6.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 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 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据此可知( ) 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 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 7.据下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8.晋朝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其“肘后”者,犹言“袖珍”,意为可藏于手肘之后;“备 急”者,“预先备办临急可用之要方”。唐朝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遂著成 《千金方》。两书取名的要义共同反映出,中医药学注重( ) A.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B.对药物功用的理论总结 C.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D.药方与辨证施治的结合 9.如表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 ) 第七章____ 西行求法运动和佛教的本土化 2 / 6 绚烂的文化和艺术 唐诗的世界 科技发达的时代 第八幸亚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