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6636

第三节《会讲故事的数据》教案2025-2026学年四年级川教版信息科技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5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节,会讲故事的数据,教案,2025-2026,学年,四年级
  • cover
第三节《会讲故事的数据》教案2025-2026学年 四年级川教版信息科技上册 第三节 会讲故事的数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通过记录与整理能够呈现事实、传递信息;掌握基础数据记录表的设计方法;认识“字段”与“记录”的概念及其规范命名方式;初步尝试使用二维码进行数据的存储与分享。 2.通过比较不同记录方式,体会数字化记录的优势;借助文物介绍卡制作任务,完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呈现”的过程。 3.形成以数据记录日常生活的意识;在了解四川文物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培养文物保护意识与民族自豪感。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据如何传递信息;掌握字段的统一命名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字段”概念;将文本、图片、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整合为数字作品。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联网计算机、二维码生成工具(如材料二维码)、学习任务单(含文物介绍卡空白模板)。 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呈现课本第15页毛毛与欢欢的对话:“毛毛,我最近跳绳进步可大了!从原来每分钟跳50个,现在能跳到80个啦!”,“欢欢,我今年长高了不少呢,从130厘米长到140厘米啦!”引导学生思考:“跳绳进步和身高增长如何用具体数据说明?” 学生讨论并尝试列举如跳绳次数、身高等量化方式。 教师提问:“数据怎样更清晰地呈现事实?”引出本课主题———让数据“讲故事”。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数据记录表的设计 1.展示案例: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跳绳数据记录表,包含“日期”“跳绳次数”“备注”三个字段。 2.讨论字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记录表里,每一列代表什么?我们怎么给它们命名才准确?”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字段命名要清晰、准确,如“跳绳次数”比“数量”更具体。 3.设计实践:学生分组,根据自身兴趣(如阅读、运动、植物生长等)设计一个数据记录表,包含至少三个字段。 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字段命名的规范性和记录表的实用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化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巨大优势,培养数据分析意识。引导学生从原始数据中读取信息、发现规律,体验“数据讲故事”的过程)。 活动二:认识“字段”与“记录” 1.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字段”是记录表中的列名,代表数据的类别;“记录”是表中的一行,代表一次具体的数据收集。 2.实例分析:以设计的跳绳数据记录表为例,指出“日期”是字段,“2023年10月1日”是一条记录中的日期值。 3.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字段”与“记录”的概念。 活动三:数字化记录的优势 1.对比体验:教师提供纸质记录表和电子表格(如Excel)的模板,让学生分别记录一次跳绳数据。 学生操作,体验纸质记录与电子记录的不同。 2.分享感受:学生分享使用纸质和电子记录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字化记录的优势,如易于修改、便于分享、可存储大量数据等。 (三)、实践体验 1.教师播放四川文物短片,引出“让文物活起来”的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布置分组任务:选择一件四川文物制作数字介绍卡。 3.边讲解边PPT出示完成任务步骤: 第一步收集数据,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文物尺寸、年代、保存地等信息; 第二步整理数据,将信息填写至任务单的标准化表格中; 第三步呈现数据,制作图文结合的介绍卡。教师演示生成语音二维码并嵌入卡片的方法,学生分组扮演检索员、记录员和制作员,共同完成作品,体验多媒体数据融合的乐趣。 (四)、交流展示 1.邀请1~2个小组展示完成的介绍卡,重点说明数据来源与字段设计。通过提问“搜集时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哪个数据让你印象深刻?”引导学生反思过程。 2.学生展示作品并讲述数据背后的文物故事,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提问。 3.教师从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