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7356

12 第二十三章成果展示(教师版)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38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二十三,成果展示,教师,初中,数学,人教
  • cover
第二十三章成果展示 旋转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B ) A.(-1,-2) B.(1,-2) C.(1,2) D.(2,-1) 2.将数字“6”旋转180°得到数字“9”;将数字“9”旋转180°得到数字“6”.现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 B ) A.96 B.69 C.66 D.99 3.下列垃圾分类标识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 A B C D 4.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FGHE关于一个点中心对称,则这个点是( A ) A.O1 B.O2 C.O3 D.O4 5.已知点P(a-3,2-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C ) A      B C        D 6.如图,在△ABC中,AB=2,BC=3.6,∠B=6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边BC上时,CD的长为( A ) 第6题图 A.1.6 B.1.8 C.2 D.2.6 7.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DEC,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边AB上,点B的对应点为点E,连接BE,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D ) 第7题图 A.AC=AD B.AB⊥EB C.BC=DE D.∠A=∠EBC 8.如图,点O是 ABCD的对称中心,EF是过点O的任意一条直线,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EFCD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那么S1,S2之间的关系为( C ) A.S1>S2 B.S1<S2 C.S1=S2 D.无法确定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将斜边长为4的直角三角尺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坐标轴重合,P为斜边的中点.现将此三角尺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后,点P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B ) A.(,1) B.(1,-) C.(2,-2) D (2,-2)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7,10),将△ABC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每次旋转90°,则旋转2 024次后,点A的坐标为( C ) A.(7,-10) B.(10,-7) C.(-7,10) D.(-10,-7) 解析:当△ABC绕着原点O旋转时,△ABC上的每一个点都绕着点O旋转了相同的角度, 则将点A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A′. 如图,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过点A′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M. ∵∠AOA′=90°, ∴∠AOM+∠A′OM=90°. 又∵∠AOM+∠AON=90°, ∴∠AON=∠A′OM. 在△AON和△A′OM中, ∴△AON≌△A′OM(AAS). ∴MO=NO,A′M=AN. 又∵点A的坐标为(-7,10), ∴AN=10,NO=7. ∴MO=7,A′M=10, 即点A′的坐标为(10,7). 再继续旋转,点A的坐标依次为(7,-10),(-10,-7),(-7,10),…. 由此可见,点A的坐标按(10,7),(7,-10),(-10,-7),(-7,10)循环出现, ∵2 024÷4=506, ∴旋转2 024次后,点A的坐标为(-7,10).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在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六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平行四边形 . 12.在如图的方格纸(1格长为1个单位长度)中,△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使各顶点仍在格点上,则其旋转角的度数是 90°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其中A′与A是对应点,B′与B是对应点,点B′落在边AC上,连接A′B.若∠ACB=45°,AC=3,BC=2,则A′B的长为 . 14.若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OB按如图的位置放置,OB=2,则点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1,-1) . 15.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