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8004

浙教版八上2.7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10-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243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版,探索,勾股定理,1课时,课件,30张
  • cover
(课件网)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7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01 02 经历用测量、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方法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各种探究方法及内在联系,发展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02 新知导入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 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的会标。它的设计思路可追溯到 3 世纪中国数学家赵爽使用的弦图。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在数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03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1)剪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图 2-34),把它们按图 2-35放入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中。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形如图2-35的图形。 (2)设剪出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 c。 分别计算图 2-35中的蓝色部分的面积和大、小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3)比较图2-35中蓝色部分和大、小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有其他拼图方法得到这些结论吗? 03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S大正方形=c2, S小正方形=(b-a)2, ∴S大正方形=4·S三角形+S小正方形, 03 新知探究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c为斜边的长,那么a2+b2=c2。 a b c 03 新知探究 注意: (1)可变形为, ,故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即可求第三边的长。 (2)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所以其适用的前提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何证明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a b b c a b c a 证法1 让我们跟着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拼图,再用所拼的图形证明命题吧. 03 新知探究 03 新知探究 a b c ∴S大正方形=4·S三角形+S小正方形, 赵爽弦图 b-a ∵S大正方形=c2, S小正方形=(b-a)2, 证明: “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 03 新知探究 证法2 毕达哥拉斯证法,请先用手中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进行拼图,然后分析其面积关系后证明吧. 03 新知探究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a2+b2+2ab=c2+2ab, ∴a2 +b2 =c2. 证明: S大正方形=4S直角三角形+ S小正方形 =4× ab+c2 =c2+2ab, ∵S大正方形=(a+b)2=a2+b2+2ab, 03 新知探究 a a b b c c ∴a2 + b2 = c2. 证法3 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总统证法”. 如图,图中的三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求证:a2 + b2 = c2. 03 新知探究 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知道直角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古人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中较短的一边为勾,较长的一边为股,斜边为弦,因此这一性质也称为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数学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在图形研究、生活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03 新知讲解 已知在△ABC中,∠C=Rt∠,BC=a,AC=b,AB=c。 (1)若a=1,b=2,求c; (2)若a=15,c=17,求b。 例1 c2=a2+b2=12 +22 =5 因为c>0,所以c= 解:(1)根据勾股定理,得 (2)根据勾股定理,得 因为b>0 , 所以b=8. =172 -152 =64. =(17+15)(17-15) b2 = c2 -a2 03 新知讲解 如图是一个长方形零件图。根据所给的尺寸(单位:mm),求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 例2 解:过A作铅垂线,过B作水平线,两线交于点C,则∠ACB=90°, AC=90-40=50(mm), BC=160-40=120(mm)。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 =502+1202=16900(mm2)因为AB>0,所以AB=130(mm)。 答: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为130 mm。 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