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八)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一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如图,△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ABC的周长是20 cm,BC=8 cm,则△ABD的周长为 12 cm. 解析:因为△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 所以CD=BD. 因为△ABC的周长是20 cm,BC=8 cm, 所以AC+AB=20-8=12(cm). 所以△ABD的周长是AD+AB+BD=AD+AB+CD=AC+AB=12 cm. 故答案为:12. 知识点二 角平分线的性质 2.如图,已知C是∠AOB的边OA上一动点,MD⊥OB于点D.若MD=1,由作图痕迹可得,MC的最小值是( A ) A.1 B.2 C.3 D.4 解析:由作图痕迹可得OM平分∠AOB, 如图,过点M作MH⊥OA于点H. 因为OM平分∠AOB,MD⊥OB,MH⊥OA, 所以MH=MD=1. 因为点C是∠AOB的边OA上一动点, 所以MC的最小值是1. 故选:A. 3.如图,已知PM⊥OA,PN⊥OB,垂足分别为点M,N,PM=PN.若∠BOC=30°,则∠AOB= 60° .(填度数) 解析:因为PM⊥OA,PN⊥OB,PM=PN, 所以OC平分∠AOB. 所以∠AOB=2∠BOC=2×30°=60°. 故答案为:60°. 知识点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2 cm和5 cm,则第三条边的长度是( B ) A.2 cm B.5 cm C.2 cm或5 cm D.不能确定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分两种情况: ①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 cm,底边长为5 cm时, 因为2+2=4<5, 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 cm,底边长为2 cm时, 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 cm,5 cm,2 cm. 综上,等腰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是5 cm. 故选:B. 5.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D是底边BC上一点,DM⊥AB于点M,DN⊥AC于点N.若BC=16,AB=AC=10,点A到BC的距离为6,则DM+DN= 9.6 . 解析:如图,连接AD,过点A作AE⊥BC于点E. 因为点A到BC的距离为6. 所以AE=6. 因为DM⊥AB,DN⊥AC,BC=16,AB=AC=10, 所以S△ABD+S△ADC=S△ABC. 所以AB·DM+AC·DN=BC·AE. 所以AB·DM+AC·DN=BC·AE. 所以10DM+10DN=16×6. 所以DM+DN=9.6. 故答案为:9.6. 知识点四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6.将两个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其中AB=AC,∠BAC=∠ECD=90°,∠D=60°.若A是DE的中点,CE与AB交于点F,则∠BFC的度数为 120° . 解析:因为∠DCE=90°,∠D=60°, 所以∠E=90°-∠D=30°. 所以CD=DE. 又因为点A是DE的中点, 所以CD=AD=AE. 所以△ACD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CD=60°. 所以∠ACF=∠DCE-∠ACD=30°. 因为∠FAC=90°, 所以∠AFC=180°-∠FAC-∠ACF=60°. 所以∠BFC=180°-∠AFC=120°. 故答案为:120°. 7.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边BC上一点,过点D作DE∥AB交边AC于点E. (1)试说明:∠C=∠CDE; (2)若∠A=60°,试判断△D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1)因为AB=AC, 所以∠B=∠C. 因为DE∥AB, 所以∠CDE=∠B. 所以∠C=∠CDE. (2)△DE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因为DE∥AB, 所以∠DEC=∠A=60°. 由(1)知∠C=∠CDE, 所以△DEC是等边三角形. 8.现需要在某条街道l上修建一个商店P,向居住在A,B小区的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要使P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则点P符合题意的是( A ) 解析: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和点B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故选:A. 9.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且EF∥BC.若AB=6,BE=2,则EF的长为( B ) A.6 B.4 C.3 D.2 解析:因为AB=6,BE=2, 所以AE=AB-BE=4.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B=∠C=60°. 因为EF∥BC, 所以∠AEF=∠B=60°,∠AFE=∠C=60°. 所以∠A=∠AEF=∠AFE=60°. 所以△AEF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EF=AE=4. 故选:B. 10.如图,△ABC的面积是16,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