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0007

14 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2025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五四,教版,数学,初中,举例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知识点一 勾股定理的应用 1.如图,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朵荷花高出水面半尺,忽然一阵强风吹来把荷花垂直拉到水里且荷花恰好落在水面.花在水平方向上离开原来的位置2尺远,则湖水的深度是 3.75 尺.(“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解析:若设湖水的深度为x尺,则荷花的长是(x+0.5)尺.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22,解得x=3.75. 所以湖水的深度为3.75尺. 故答案为:3.75. 2.如图,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河的一侧有一村庄C,河边原有两个取水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村庄C到取水点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了,该村为方便村民取水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取水点H(A,H,B在一条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CB=3 km,CH=2.4 km,BH=1.8 km.求原来的路线AC的长. 解:因为CH2+BH2=2.42+1.82=9,CB2=32=9, 所以CH2+BH2=CB2. 所以△CHB是直角三角形,且∠CHB=90°. 所以∠CHA=90°. 所以AC2=AH2+CH2. 因为AB=AC, 所以AH=AB-BH=AC-1.8. 所以AC2=(AC-1.8)2+2.42,解得AC=2.5. 所以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2.5 km. 知识点二 勾股定理与最短路径问题 3.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4 cm,AC是底面圆的直径,高BC=6 cm,P是BC上一点,且PC=5BP,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的最短距离是 13 cm . 解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连接AP,则线段AP的长是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表面爬行到点P的最短距离. 因为BC=6 cm,PC=5BP, 所以PC=5 cm. 因为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4 cm, 所以AC=12 cm. 在Rt△ACP中,由勾股定理,得AP=13 cm. 故答案为:13 cm. 4.如图是某滑雪场U型池的示意图,该U型池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部分的截面是半径为3的半圆,其边缘AB=CD=16,点E在CD上,CE=4.若一名滑雪爱好者从点A滑到点E,求他滑行的最短距离.(π取3) 解:中间可供滑行部分的展开图如图所示. 易知AD=×3×(3×2)=9. 因为AB=CD=16,CE=4, 所以DE=CD-CE=16-4=12. 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15. 故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15. 5.如图,要在河边l上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A村和B村送水,已知A村、B村到河边的距离分别1 km和3 km,且CD相距3 km,则铺水管的最短长度是 ( A ) A.5 km B.4 km C.3 km D.6 km 解析: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BA′与直线l交于点P,此时PA+PB的值最小.作A′E∥l,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在Rt△A′BE中,因为A′E=3 km,BE=1+3=4(km),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A′B=5 km. 因为PA+PB=PA′+PB=A′B=5 km, 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5 km, 即铺水管的最短长度是5 km. 故选:A. 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道题,其译文大意为:某秋千的示意简图如图所示,秋千OA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将它往前推进两步(EB=10尺),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5尺),求秋千绳索OB的长度.(“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解:设OA=OB=x尺. 因为EC=BD=5尺,AC=1尺, 所以EA=EC-AC=5-1=4(尺), OE=OA-EA=(x-4)尺. 在Rt△OEB中,OE=(x-4)尺,OB=x尺,EB=10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x2=(x-4)2+102, 解得x=14.5. 所以秋千绳索OB的长度为14.5尺. 【创新运用】 7.如图,居民楼A到铁路CM的距离为160 m,居民楼A与车站C的距离AC=512 m,若火车经过时,周围200 m内会受到火车噪声的轻微干扰. (1)通过作图说明居民楼A为什么会受到经过的火车噪声的影响; (2)若火车的速度为30 m/s,求一列火车经过时,该居民楼受到噪声影响的时间.(火车车长忽略不计) 解:(1)如图,作AB⊥CM于点B. 易知AB=160 m<200 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