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课时 旋转作图 第二十三章 旋转 情 境 导 入 第2课时 旋转作图 1.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3.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3)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4)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怎样确定旋转中心? 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复习 新 课 探 究 画一画:如图,画出线段 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的线段. 简单的旋转作图 作法:(1)如图,以AB为一边按顺时针方向画∠BAX,使得∠BAX=60°. (2)在射线AX上取点C,使得AC=AB.线段AC即为所求. X C 第2课时 旋转作图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画出下图所示的四边形 ABCD 以 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 60°的旋转图形. A B C D O B' A' C' D' 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如图(1),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 解: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 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 正方形ABCD中,AD=AB,∠DAB=90°, 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 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后的图形 与旋转前的图形全等,所以∠ABE′=∠ADE=90°,BE′=DE. 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 则△ABE′为旋转后的图形(右图).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旋转作图的基本步骤: (5)写出结论. (1)明确旋转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找出关键点; (3)作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4)作出新图形;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观察下面图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提示:旋转角度相同) 旋转中心不同,旋转角度相同,所得图形效果不同. 思考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观察下面图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提示:旋转中心相同) 旋转中心相同,旋转角度不同,所得图形效果不同.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旋转效果. 归纳 思考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示例一 示例二 例 利用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能通过基本图形旋转得到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1N1P1,则其旋转中心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D B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C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 如图,△ABC中,∠C=90°,∠B=40°,点D在边BC上,BD=2CD.△ABC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恰好落在初始△ABC的边上,求旋转角α(0°<α<180°)的度数. 解:有两种情况: ①点B落在AB上,如B′,∵DB=DB′, ∴∠BDB′=180-∠B-∠BB′D =180°-40°-40°=100°, 即α=100°. ②点B落在AC上,如B″,在Rt△DCB″中, ∵B″D=BD=2CD,∴∠DB″C=30°, ∴∠B″DC=60°,∴∠BDB″=120°, 即α=120°. 综上所述:α的度数为100°或120°. 课 堂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解题方法? 3.你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4.你总结了哪些学习经验? 5.还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第2课时 旋转作图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开始 旋转要素分析 关键点选择 关键点旋转 旋转后关键点连线 结束 有时,旋转中心以及旋转方向与角度不是明显告知的,需要化未知为已知. 线段的端点、多边形顶点、折线的连接点、线段与曲线的连接点、圆或圆弧或扇形的圆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