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3375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4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9120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纲要,历史,中外,PPT,24张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汉初形势与政治选择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对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先后采取措施,加强集权,发展生产重建秩序。第一,定都长安;第二,分封功臣;第三,制定礼仪,建立尊卑等级秩序,维护皇帝权威;第四,颁布官爵制度与制定《九章律》;第五,恢复农业生产。西汉王朝的秩序初步建立,统治逐渐稳定。刘邦君臣数年间从草莽转身庙堂,他们亲眼见到秦王朝不可一世的统治转瞬灰飞烟灭,历史的巨变给汉初君臣以深刻冲击。为了谋求长治久安,刘邦很快采纳陆贾的建议,采用轻徭薄赋缓刑的政策,缓和官民矛盾,开启汉初黄老政治的先河。“黄老无为”的政治思想从汉高祖开始,一直到文景时期,持续70年左右。 参(对汉惠帝)曰: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罹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文景之治” 1.背景:社会经济凋敝;吸取秦速亡的教训。 2.措施: (1)指导思想:黄老无为思想 (2)政策: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 3.影响:文帝、景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三)汉初政治制度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2.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 (1)内容:①汉初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②分封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2)结果: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王国问题初步解决。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郡国并行的本质可能是东西异制,主要意义则是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 ———陈苏镇《〈春秋〉与 “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二、西汉的强盛 (一)表现: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领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二)措施 1.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1)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创立中朝,皇帝掌控中朝,皇权加强;中朝参与决策,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外朝丞相职权被削弱。 汉武帝是一个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脑袋里充满了无数新奇的想象,他的这种性格恰好和历史的趋势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被抛弃了,一度放慢速度的帝国行政机器开始加速运转。 ———翦伯赞 二、西汉的强盛 (二)措施 1.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官制度①内容:以儒家思想为选官标准,常科岁举孝廉,特科贤良方正等,重要补充为“征召”、“公车上书”等制度。 ②意义:选官方式由按照分封等级的世卿世禄制变为以“尚贤”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保障了官员的来源渠道,扩大了统治基础,应了汉武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