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 言 课 中│外│历│史│纲│要 关于“历史”的刻板印象 1. 历史学科=无用学科? 2. 历史=故事? 3. 学习历史=死记硬背? ———学史意义 ———何为历史 ———学史方法 目录 一、学史意义 历史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我们是离不开它的。 其实对于一个民族,无论是其整体还是个人,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 《重说中国近代史》 张鸣 关于“历史”的刻板印象 1. 历史学科=无用学科? 2. 历史=故事? 3. 学习历史=死记硬背? ———学史意义 ———何为历史 ———学史方法 目录 二、何为历史 ①历者,传也,过也。(“传”指时间上的移动;“过”指空间上的移动) 歷 ②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即保持中正的态度记事) 史 思考1: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历史的含义? 材料1:甲骨文 材料2:(汉)许慎《说文解字》 ①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 ②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 (客观存在) (主观认识) 思考2:提炼以下历史人物/事件的标签化关键词。 哥伦布 ①16世纪历史学家彼得 马特评价:“哥伦布的航行打破了地理的牢笼,人类终于拥抱了完整的地球”。 ②现代研究数据的结论:“哥伦布抵达后的50年间内,加勒比海泰诺人因屠杀、奴役和疾病灭绝,死亡率超95%”。 ③15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评价:“地球为球形的理论早被伊斯兰学者提出,哥伦布借鉴了其地图与航海技术”。 结合材料予以修正或补充 二、何为历史 ①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 ②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 (客观存在) (主观认识) 思考2:提炼以下历史人物/事件的标签化关键词。 结合材料予以修正或补充 西安事变 ②现代学者杨奎松评论:“张杨动机含个人权力诉求(如张学良欲洗刷不抵抗之耻)……事变加速了抗战,却也埋下了国共互疑的种子”。 ①《中央日报》和《西北文化日报》报道 二、何为历史 ①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 ②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 (客观存在) (主观认识) 小结: 历史≠简单标签或故事。历史具有多面性、矛盾性、时代性(即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书写不同)。因此,它是基于证据(史料)的复杂重构。 二、何为历史 ①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 ②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 (客观存在) (主观认识) 关于“历史”的刻板印象 1. 历史学科=无用学科? 2. 历史=故事? 3. 学习历史=死记硬背? ———学史意义 ———何为历史 ———学史方法 目录 三、学史方法 思考4:阅读下列题目,分析中考和高考的区别? 【2025 X市中考 3】某博物馆为筹办“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主题展,选取了“书中自有千钟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诗句。它们共同反映了科举制( ) A.加强了官员的监察管理 B.推动了社会重学风气 C.规范了人才选拔的程序 D.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2025 四川高考 5】南宋初年,因战争破坏导致科举无法在中央举行,朝廷遂令地方政府主持类省试。至绍兴三年,朝廷废除其他地区的类省试,将考试事务收归中央,唯独保留巴蜀地区单独举行类省试的特权。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打破了门阀政治传统 B. 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 得益于儒学复兴运动 D. 有利于蜀地教育发展 B D 材料复杂度,选项干扰性 知识整合要求,思维深度 三、学史方法 思考4:阅读下列题目,分析中考和高考的区别? 材料复杂度,选项干扰性 知识整合要求,思维深度 【2025 X市中考 14】17世纪至20世纪,出现了一批被本国人民奉为英雄的历史人物(图片略)他们受到推崇的共同原因是( ) 郑成功(1624-1662) 玻利瓦尔(1783-1830) 扎格鲁尔(1857-1927) 甘地(1869-1948) A.反抗侵略与压迫 B.反对专制与独裁 C.谋求民主与平等 D.追求科学与进步 【2025 四川高考 16】20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