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3991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27549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课件网) 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叁 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贰 从部落到国家 商和西周 使用火 群居生活 打制石器 采集渔猎 旧石器时代 代表遗存: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定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时间:300万年前-1万年前 生产生活状况:采集渔猎的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陶器 定 居 饲养家畜 农业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4000年前) 定义 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代表遗存 早期 晚期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生产生活状况 ①生活安定②原始农业产生③饲养家畜④会制造并使用陶器 社会形态 早期社会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 在陶寺4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中,有一座面积至少280万平方米的城址,城址内东北部是宫城和宫殿群所在的核心区,宫城西南近处为下层贵族居住区,宫城南部近处是仓储区。城址南部偏东是早期墓地所在,墓地再往南单独围出一个“刀把”形的小城,作为特殊的宗教祭祀区,内发现有著名的“观象台”遗迹和陶寺中期的墓地。城址西南部为手工业作坊区,西北为普通居民居住区。 陶寺遗址沙盘局部 陶寺遗址出土玉器 讨论:陶寺遗址的先民生产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出现较为明显的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 叁 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贰 从部落到国家 商和西周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出现贫富分化 奴隶主及奴隶阶级产生 国家机器出现,原始社会解体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三皇 颛顼 帝尧 黄帝 帝喾 帝舜 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和考察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建立 时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国家管理 世袭制 直接统治+间接统治 夏 叁 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贰 从部落到国家 商和西周 一、商朝 1.建立:1600BC 商汤 2.性质:奴隶制国家 3.王位继承方式:世袭制 4.国家管理方式:内外服制 5.文化:甲骨文、青铜文明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人占卜的卜辞。 从已经发现的卜辞资料看,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5000个以上。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皆可找到实例。词类上已有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等区分。 四羊方尊 妇好鸮尊 父丁爵 商 商兽面纹四足鬲 亚方鼎 商 作父癸甗 商 特点: 由贵族垄断。 二、西周 1.建立:1046BC 武王姬发 都城定于镐京 2.国家性质:奴隶制国家 3.王位继承方式:世袭制 4.国家管理方式: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对象:宗室、功臣、古代帝王之后 内容:土地、人民 特点:①同姓分封 ②家国一体③等级森严 【分封制】: 目的: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以血缘为核心 【宗法制】: 是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准则 作用: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 【礼乐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井田制】 特点: 土地国有 先公后私 简介:是西周时期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贡赋。因土地政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 周边为私田,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中间为公田,驱使奴隶集体耕种。 小结:中国早期国家(先秦时期)的基本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