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4008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605993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课,秦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系列精品专辑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考情分析 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 梳理与探究 对点训练 本节精练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使学生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5 北京·秦国统一文化交流 重庆·秦朝整顿社会风俗 广东·秦朝统治基础薄弱 2024 甘肃·秦统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浙江·长城的价值(论述) 2023 【甲卷】两汉经济发展 【新课标】刺史制度 山东· 两汉政治 湖北·史学认知 2022 湖北·秦朝的建立过程 2021 浙江·秦兵马俑 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 时空 定位 知识 结构 【阶段特征】 1.政治: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朝暴政导致其短命而亡。 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和车轨。 3.思想: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导入新课 图片是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面用小篆书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根据秦砖上“海内皆臣”四个小篆字可知,该秦砖记述了秦朝制度的创新,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得到了统一。 四、知识梳理与探究 阿房宫遗址出土的秦砖 1.统一的原因 一、秦之兴,为什么是它来统一 问题1:根据史料,总结秦实现统一的原因。 材料1 战国末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四海之内若一家”局面的出现,为全国大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渴望统一,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结束战乱,出现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局面。当时西方的秦国,因为改革比较彻底,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它所拥有的疆土已经超过了山东六国,综合国力最强。再加上这时有嬴政、李斯、王翦、蒙恬、尉缭等一批有作为的君臣,所以时人形容说,秦国要扫灭六国,就好比从灶台上吹灰那么轻易。统一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历史趋势。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原因: 经济发展,各地区交流日益密切;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赢政雄才大略;秦国吏治清明,广纳贤才;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问题2:观看视频,总结秦实现统一的条件。 2.对标训练 一、秦之兴,为什么是它来统一 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 1.地理位置: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军事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 3.政治策略:远交近攻。 4.个人才能: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1.有学者认为,“秦政”并非始于大一统之秦朝,而是始于经过变法后建立了区域式集权国家的战国七雄。战国变法使各诸侯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以王权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