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6112

河南省安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29885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试卷,答案,图片,历史,安阳市
    2026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山东龙山文化遗存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中精美的陶杯仅出土于较大型墓中且出土量少,说明这些是少数人拥有的特殊物品,反映出当 时社会出现阶层分化,D项正确。“薄如蛋壳的陶杯”“仅出土于较大型墓中”说明陶杯并未成为日常实用物 品,A项排除;龙山文化属于原始社会晚期,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发展,B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 礼仪制度,C项排除。 2.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苟子的言论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 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可知,荀子肯定音乐在统一观念、情感沟通以及社会治理方面具 有的协调功能,B项正确。材料中“墨子非之”说明墨家是反对音乐,而荀子肯定音乐,A项中“继承”的说法错 误,排除:材料仅体现荀子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并非强调治国方略的多元,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统一 是大势所趋,D项排除。 3.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渤海王遣使入唐朝贡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渤海国与唐朝之间保持着长期的朝贡活动,密切了双方关系,也促进了两 地文化的传播与融合,D项正确。朝贡是双方以物品或其他方式进行财富交换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渤海国 向唐朝贡的日的并非要完成汉化,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唐朝与渤海国的其他交往方式,无法说明朝贡是主导 双方关系的主要方式,B项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 4.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宋代屋税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 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城郭赋税”“《方田令》”“侵街房廊钱”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经济与商业的繁荣发 展,人口和财富向城市聚集,致使城市土地经济价值提升,屋宅价格上升,政府对其征税,C项正确。材料强调 的是宋代在城市征收屋税,并未体现百姓赋税负担是否加重,A项排除:材料中“据紧慢十等均定”并不等同于 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B项排除:仅凭征收屋税不能说明政府财政压力缓解,D项排除。 5.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大清会典》的记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不论已决未决”“任内虽有加级纪录,俱不准抵———可知,官员因过失导致误判(失入)而 被降调时,即使任内有升级记录,也不得抵销处罚,这体现了清朝强调司法官责任不可减免,A项正确。B项材 料与“不准抵———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程序的细节,C项排除;材料强调“不论已决未决”,实际是统一处 理,而非区分对待,D项排除。2026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D 2.B 3.D 4.C 5.A 6.B 7.C 8.D 9.B 10.A 11.D 12.C13.A14.B 15.A 16.C 17.(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或政府重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海运风险(如倭寇侵扰)与成本问 题:大运河的修整;造船技术的进步(或实行船舶维护制度)。(8分,言之成理即可) (2)作用:有利于保障京师物资供应,巩固了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促进南北物资流通、人口流动以及运河沿线 城市的商业繁荣:推动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