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六周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贵州高原上迄今尚未发现可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遗存更多属于山地洞穴类型,使用陶器甚少,延续或保留了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石制品,保持着采集、渔猎的广泛性及旧石器时代生活的惯性。这表明贵州石器时代( ) A.与周边地区联系较少B.具有丰富的生存资料C.出现稳固的定居生活 D.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礼记·礼运》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置侧,士有贰宗,皆有等秩。”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主要是( ) ①内外服制 ②宗法制 ③分封制 ④井田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西周中后期,周厉王因推行“专利”政策、压制舆论,引发国人暴动被驱逐。随后,由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国政,维持了十余年的稳定统治,史称“共和行政”。这一事例可以佐证西周( ) A.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B.政治蕴含原始民主传统C.分封制促进地方自治 D.宗法等级秩序完全崩溃 4.据考证,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姓氏可考者65位。图1和图2是商代和西周同、异姓公卿比例图, 由此可知( ) A.商周时期存在原始的民主传统 B.西周政治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西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王室 D.军功爵制逐渐成为主要的官制 5.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仅见少量粗糙的打制石器,且多与动物骨骼共存;而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玉器及陶器,还发现了规整的窖穴和村落遗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生产工具的种类日益丰富 B.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 C.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减弱 D.社会组织形式实现根本变革 6.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500年)出土的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300年)发现的玉鹰、玉人,其造型与纹饰均被二里头遗址的青铜礼器继承;陶寺遗址发掘出的玉器融合了红山玉器与良渚玉琮元素。这些可用于说明( ) A.早期王朝审美标准趋同B.军事征服带动文化传播C.原始宗教影响范围广泛 D.礼制符号实现接续传承 7.西周时期,某诸侯接到周天子的命令:“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汝当遵先王之制,定期朝觐,贡献方物,率师随王出征。”这一情境反映出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应履行的义务是( ) A.世袭统治封地,拥有独立主权 B.拥戴周王为天下共主,服从王室调遣 C.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分配政治权力 D.在自己的封国内建立完备的官僚体系 8.《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史记·夏本纪》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据此可推断( ) A.禹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 B.启的贤能远超于益的贤能 C.世袭制利于国家社会稳定 D.原始民主传统逐渐被破坏 9.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磨制石器、碳化粟粒,以及半地穴式房屋遗迹和彩陶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