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图表中求三数 一、从扇形统计图中求三数 例1 某电脑公司销售部为了制定下个月的销售计划,对20位销售员本月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绘制成如图1所示的统计图,则这20位销售人员本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 A.19,20,14 B.19,20,20 C.18.4,20,20 D.18.4,25,20 解析:根据题意,得销售20台的人数是20×40%=8(人),销售30台的人数是20×15%=3(人),销售12台的人数是20×20%=4(人),销售14台的人数是20×25%=5(人),则这20位销售人员本月销售量的平均数是(20×8+30×3+12×4+14×5)=18.4(台);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位于第10,11个的数都为20,则中位数是20,因为销售20台的人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0. 故选C. 二、从条形统计图中求三数 例2 某市4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3,13 B.13,13.5 C.13,14 D.16,13 解析:由条形统计图,可知13出现了1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13.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都是14,所以中位数是14. 故选C. 三、从折线统计图中求三数 例3 某同学将自己7次体育测试成绩(单位:分)绘制成如图3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该同学7次测试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50和48 B.50和47 C.48和48 D.48和43 解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50分出现了两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0.从统计图中由低到高数,最中间的数为48,所以中位数为48. 故选A. 点评:1.计算平均数,要将数据直接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 计算中位数需要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个,那么最中间的数据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个,那么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 众数即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相比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更容易在统计图中直观的反映出来,反映在扇形统计图中为占比的大小,反映在条形统计图中为条形的高度,反映在折线统计图中为同一数据出现的次数. 图1 图2 图3方差在手 决策无忧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在平均数的附近波动大小的统计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表明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通过比较方差的大小来做决策,下面举例说明. 例1 生物学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合成的有机物越多.为了解甲、乙两个品种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科研人员从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中各选五株,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测量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单位:μmol m-2 s-1),结果统计如下: 品种 第一株 第二株 第三株 第四株 第五株 平均数 甲 32 30 25 18 20 25 乙 28 25 26 24 22 25 则两个大豆品种中光合作用速率更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 分析:直接利用方差公式计算甲、乙两品种光合作用速率的方差,再进行比较,根据方差的意义得出答案. 解:甲的方差为:s2==29.6; 乙的方差为: s2甲==4. 因为29.6>4,所以两个大豆品种中光合作用速率更稳定的是乙. 故填乙. 例2 某校举办“歌唱祖国”演唱比赛,十位评委对每位同学的演唱进行了现场打分,并对参加比赛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得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甲、乙两位同学得分的折线统计图: b.丙同学得分:10,10,10,9,9,8,3,9,8,10 c.甲、乙、丙三位同学得分的平均数: 同学 甲 乙 丙 平均数 8.6 8.6 m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表中m的值; (2)在参加比赛的同学中,如果某同学得分的10个数据的方差越小,则认为评委对该同学演唱的评价越一致.据此推断:在甲、乙两位同学中,评委对 的评价更一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