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袁世凯《就任誓词》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 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完固之域, 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19课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历史概念:北洋军阀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在帝国主义的主持下演化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揭开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8年北伐完成,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扩展到全国。 袁世凯 冯国璋 直系 段祺瑞 皖系 张作霖 奉系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上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2)复辟帝制的过程 ①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②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④1915年1月,日本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谈判,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⑤称帝:参议院表示赞同君主立宪,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6年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原因:宋教仁案1913.3 结果:失败。 2.革命党人维护共和的斗争 宋教仁案 (1)“二次革命”1913 (2)护国战争1915 背景: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 过程: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2.革命党人维护共和的斗争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孙中山《讨袁檄文》 1.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各军阀凭借手中军队,形成割据。 2.军阀割据 3.军阀混战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段祺瑞 材料一 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