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643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962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纲要,中外,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时目标】 掌握重难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突破易错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课堂巩固·当堂练】 1.(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改编)1911年,全中国约有500家日报社,包括北京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4年,北京的日报社数量锐减至20家左右,上海减至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张勋复辟帝制失败 B.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革新 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民族资本主义遭遇了挫折 2.1903年,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通俗诗歌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 (  ) A.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 C.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 D.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 3.陈独秀曾言,“西洋个人独立主义,乃兼伦理、经济二者而言,尤以经济上个人独立主义为之根本也”“妇女独立自营之生活,自律师、医生以至店员女工,无不有之”“其投身政党生活者,莫不发挥个人独立信仰之精神,各行其是,子不必同于父,妻不必同于夫”。据此可知,陈独秀(  ) A.强调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维护个人利益,扬弃传统儒家之伦理 D.关注经济变迁,推崇西方物质文明 【课后必刷·当日清】 1.《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青年杂志》第1卷)提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所述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  ) A.戊戌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2.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令鲁迅失望的这段历史是 (  )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1914年,一位上海商界人士称,中国药店“多不十分注意广告”,而各大西药房“颇知利用广告,或以崭新之广告文登诸新闻,或以美丽之广告画贴于街市”,许多广告一边强调其“西药”身份,一边掺入中医概念以表述疾病。这类广告(  ) A.顺应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 B.便利了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 C.反映了新旧杂陈的社会风貌 D.促进了中医行业的自我革命 4.陈独秀认为尊孔分为两种,一种是学问尊孔,一种是政治尊孔。“砸烂孔家店”砸的不是孔子儒学,而是孔教的三纲五常。对此观点的合理理解是 (  ) A.全面质疑孔子的历史地位 B.将反对孔教与求民主科学相结合 C.认为尊孔已经落后于时代 D.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全盘否定 5.谈起“五四”,有学者将其形容为“赶庙会”,各派言论竞相展现。而为这场运动作了思想准备的事件自然也绕不开人们的视野。此“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巴黎和会 6.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A.一战后,中国纱厂数量大大减少 B.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纺织业持续发展 C.日本开始获得在华设厂的权益 D.欧美列强忙于一战,逐步增加对华的资本输出 7.[社会情境]如图是1917年由鲁迅设计完成的北京大学校徽,它象征着北大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其中“北”字构成了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该校徽体现了(  ) A.戊戌变法的改革成果 B.三民主义的精髓 C.新文化运动重要理念 D.民众的文化诉求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情况与前一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