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2 课时3 分析与证明 第十三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1.能分清一个问题的已知、求证、因果关系. 2.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能用几何语言准确地写出一个问题的证明过程. 学习目标 任务一:分析问题并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活动1:和同伴一起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 OF平分∠BOC. 求证:OE⊥OF. 问题1:要证明OE⊥OF,相当于证明什么? A O C E B F 1 2 分析:只需计算出∠1+∠2=90°就可以了. 问题2:如何计算出∠1+∠2=90°? 活动探究 问题3:补充完成下列题目的证明,并填上推理的依据. 证明:∵OE平分∠AOB, OF平分∠ BOC( ); ∴2∠1 = ∠ AOB ,2∠2=∠ BOC ( ); 又∵∠AOB +∠BOC = 180°( ); ∴ ; ∴∠1 + ∠2 = 90°( ); ∴ OE⊥OF.( ) A O C E B F 1 2 2∠1 + 2∠2 = ∠ AOB +∠ BOC = 180° 垂直的定义 等式性质 已知 角平分线定义 已知 思考:对比分析和证明过程中的顺序,是一样的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不是;分析的顺序是“执果索因”,即根据结果,分析条件; 证明过程:是“由因导果”,即用已知条件得到∠1+∠2的值, 从而证明 OE⊥OF. 类别 区别 联系 综合法 分析法 “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我们在做题中通常先用 “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表达解题过程. 已知条件 已知定义 已知公理 已知定理 本题结论 … … 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定义、公理、定理等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顺推证法). 特点:“由因导果”. 活动小结 活动2:理解题意,写出下题证明步骤并符合书写规范. 已知:如图,DC∥AB,DF平分∠CDB,BE平分∠ABD.求证:∠1=∠2. 证明: ∵DC∥AB,( ) ∴∠ABD=∠CDB.( ) 又∵DF平分∠CDB,BE平分∠ABD( )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 ,( ) ∠2= ∠ . ( ) ∴∠1=∠2.( ) 已知 等量代换 角平分线的定义 角平分线的定义 CDB ABD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有些几何题目给出图形,该步骤可省略)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 思考:通过以上的证明过程,尝试说说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补充完成下列题目的证明,并填上推理的依据. 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证明: ∵AB∥DC,( ) ∴∠A+∠D=180°.( ) ∵AD∥BC,( ) 等量代换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B C D ∴ .( ) ∴∠A+∠D=∠C+∠D.( ) ∴∠A=∠C.(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 ∠C+∠D=180° 等量代换 当堂检测 2.求证在同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c,b⊥c.求证:a∥b. 1 2 a b c 证明: ∵ 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 ∴∠1=∠2, (等量代换)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针对本课关键词“分析与证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理解题意 画图形 写出已知和求证 分析 写出证明过程 课堂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