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革命与改革: 日俄战争失败后,1905年沙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各地发生了一系列以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军队暴乱为代表的社会反抗行为,以反抗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 革命最终以妥协和被镇压收场,但推动了1906年罗曼诺夫王朝的改革,即斯托雷平改革。 1、背景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 结合材料和教材P89前两个自然段,分析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与标志? 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工厂的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为领取微薄的工资每天劳动11个小时以上。这种状况大约相当于1850年以前英国或法国工人的处境。工会是非法的,罢工也被禁止……俄国工业高度集中,有一半产业工人在雇有500人以上的工厂里。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人在经济上容易组织起来,在政治上也易于适时地动员起来。……大多数企业则隶属于沙皇政府。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900年12月,列宁在国外创办了《火星报》……以《火星报》为纽带,列宁将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团结到自己周围,为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背景: 经济根源: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背景: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组织核心: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开展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个人实践:列宁同志创办《火星报》等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2、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等。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必须教育群众认识暴力革命,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 我们这支队伍所以走在前面,是由余俄国的特殊条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是可能的。 ———摘编自列宁《列宁全集》 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列宁与马克思对革命的观点有何同/异?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 3、内容: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 材料:10月25日,“阿芙乐尔”(古罗马司晨女神,曙光、黎明)号巡洋舰向冬宫轰击的炮声,宣告了新纪元即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纪元的开始。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材》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 材料: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万多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