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岳中学初2023级第三学期半期考试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3分) 1. 沃斯利《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得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美国和俄国 D.英国和日本 2. 某学者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某次运动:“他们借助宗教猛烈中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该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C.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D带有盲目排外落后性书名 3. 如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 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 《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 《通物电光》 (美)莫耳登 (英)傅兰雅、王季烈 《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傅兰雅、徐寿 A.宣扬了革命思想 B.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4. 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器。这场“战争”( ) A.扭转了中外贸易逆差 B.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导致了社会性质转变 D.揭开了自强求富序幕 5. 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6. 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反之则会下沉。下面与图二的外力有关的史实(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 7.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视频《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变法史研究》、图片《八国联军在北京杀害义和团团民》以及地图《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由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制 B.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 C.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8. 日记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作者本人对历史的记忆。 下面是民国元老朱峙三先生的一则日记,据此可知此日( ) 十三日 礼拜一,今日称元日,晴风今日为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号。饭后出城,见寒溪学堂贴有新联,彩旗飘飘是为新历元旦。路人观者叹息,调随洋人过年,行洋礼矣。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9. 《母亲》是作家丁玲写的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文中写道“母亲在革命友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忍痛放足,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母亲”实现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型。从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 ) 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0.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涓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解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帝国主义强烈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 11.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变法自强。同年11月他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 A.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致力于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成熟 D.对国情认识加深 12. 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