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270

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zip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23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第一,答案,试题,历史,次月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1. 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 A.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B.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C.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 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 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彩陶和黑陶的分别是( ) A.北京人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B.良渚文化遗址和半坡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址 D.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 3. 据统计,殷墟卜辞中殷人祭祀祖先最为频繁,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祈求祖先赐福后人。到了周代,祖先崇拜逐渐减少,对没有感彩、代表公正与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则日益频繁,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周代政治的神权色彩浓厚 B. 周人理性主义思想的成长 C. 周人血缘亲情观念的淡化 D. 周代的社会秩序趋于公正 4.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 A. 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 B. 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 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D. 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 5. 中国古代某一学派认为周文王因施行仁义而王天下,数百年后的徐偃王奉行仁义却丧其国,并提出了“时移而法不移者乱”的观点。下列符合该学派思想主张的是( ) A. 克己复礼 B. 兼爱非攻 C. 君主集权 D. 隆礼重法 6.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 ) A. 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 B. 争霸战争日益频繁 C. 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D.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建立皇帝制度 C. 统一度量衡 D.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8. 秦朝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并规定农民必须向政府通名备案立户,其土地的所有权才会被认可并给予保护。政府设立的土官每年都会对土地的“阡陌”进行更新,对私自侵占他人土地的人进行惩罚,同时按土地面积向所有者征税。这表明当时( ) A. 小农经济发展受阻 B. 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C. 重农抑商观念强化 D. 土地所有权变更较频繁 9. 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统一铸造货币 B. 颁布推恩令 C. 推行儒学教育 D. 建立刺史制度 10.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颁行“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国任官者,其地位低于中央官吏,且不得任中央官吏。此外,武帝还以诸侯王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由,夺爵削地。这些措施( ) A. 沿袭着秦朝制度 B. 加强了对王国的监察 C. 引发了七国叛乱 D. 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11. 汉武帝之后的宣帝朝先后共有六位丞相:蔡义、韦贤、魏相、丙吉、黄霸、于定国。蔡义,治《韩诗》出身,汉昭帝的老师;韦贤,号称邹鲁大儒;魏相,少学《易》,举贤良为官;丙吉、黄霸、于定国都是少学律令,后来也改学儒学经典。这表明( ) A. 官僚政治不断完善 B. 皇帝文化水平逐渐提高 C. 儒法学说走向融合 D. 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强 12. 有学者认为:到西汉中后期,由于冶铁业实行官营,铸铁柔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但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分布地域遍及全国。此论述旨在说明冶铁官营( ) A.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 促进了冶铁技术普及 C. 打击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