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661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42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期,试题,历史,半月,10月,湖南省
  • cover
2025届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明朝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朝江南地区( )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2.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 ) 农作物 相关记述 稗 “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 大豆 “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芋 “可以救饥馑,度凶年” 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 C.认为水稻不足以度荒 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3.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交通方式决定了商贸水平 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 C.经济互通强化了耕织结合 D.商业进步导致了区域分工 4.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 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5.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苏美尔人刻有文字和图案的滚印 苏美尔人的雕刻技术领先世界 B 中亚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三号发现公元前5世纪来自中国的双色织锦 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C 罗马钱币上印有的地球图案和胜利女神组合,拜占庭帝国钱币印有十字架和地球的图像组合 拜占庭帝国弘扬了古罗马的法治传统 D 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好的古希腊剧场 古希腊在地中海领域进行着殖民扩张 A. A B.B C.C D.D 6.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7.乌鲁克是苏美尔地区的一个城市,在该城市的神殿废墟中出土了一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大理石花瓶。花瓶瓶身的图案从下到上依次是:象征水的波浪线、大麦麦穗和椰枣、绵羊、端着器物的男子队伍、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由此可推知,当时的乌鲁克( ) A.官僚体系完善 B.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 C.民众生活富足 D.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8.古埃及文物帕勒摩石碑中详细记载了第五王朝的重要活动,包括纪念“统一上、下埃及”“上、下埃及国王加冕”等仪式、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情况、国王兴修水利等。这反映出( ) A.埃及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石刻文献记载最为可信 C.农业发展成为统一前提 D.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9.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实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这表明古印度( ) A.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 B.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 C.土地名义上属诸侯王所有 D.分封制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10.日前,《考古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考古学家发现的四把铁剑位列第三。它们可以追溯到大约1900年前的罗马时期。罗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