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章 相似形(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如图,矩形ABCD中,点E,点F分别是BC,CD的中点,AE交对角线BD于点G,BF交AE于点H.则的值是( ) A. B. C. D. 2.如图,课后服务课上,刘老师让王刚同学站在点处去观测外的位于点处的一棵大树(),所用工具为一个平面镜和必要的长度测量工具(、、在一直线上).已知王刚身高(),大树高,将平面镜放置在离王刚( )处才能观测到大树的顶端. A. B. C. D. 3.如图,矩形的顶点A,B分别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上,点C,D在x轴上,,分别交y轴于点E,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6 D.4 4.如果,那么的值为( ). A. B. C.2或 D.或 5.如图,已知在中,为直径,A为圆上一点,连结,作平分交圆于点B,连结,分别与,交于点N,M.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6.三角尺在灯泡O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若OA=20cm,AA′=30cm,则三角尺与它在墙上影子的周长比是( ) A.4:9 B.2:3 C.4:25 D.2:5 二、判断题 7.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8,其中一个内项是3,则另一个内项是5。( ) 三、填空题 8.在 中, ,点 分别在边AB、AC上,连接 ,将 沿 翻折,使A落在 上的D处, ,则 . 9.如图,在矩形中,,,E是边上一点,点F在边的延长线上,且,连接交边于点G,垂直平分,分别交,,于点H,M,N.若,则的长为 . 10.如图,AB切⊙O与点A,BE切⊙O于点E,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C,交BE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EC,若AD=8,tan∠DEC= ,则CD= . 11.魏朝时期,刘徽利用下图通过“以盈补虚,出入相补”的方法,即“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证明了勾股定理.若图中,则的长为 . 12.如图,一块三角形余料,它的边,高.现在要把它加工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零件和,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13.如图,AB为圆O的直径,过点A的切线与弦B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 ,若 , ,则 . 四、计算题 14.计算: (1); (2)已知,求的值. 15.如图,小华和同伴在春游期间,发现在某地小山坡的点E处有一棵盛开的桃花的小桃树,他想利用平面镜测量的方式计算一下小桃树到山脚下的距离,即DE的长度,小华站在点B的位置,让同伴移动平面镜至点C处,此时小华在平面镜内可以看到点E,且BC=2.7米,CD=11.5米,∠CDE=120°,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8米,请你利用以上的数据求出DE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五、解答题 16.已知线段AB=a,用直尺和圆规求作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C. 17.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后,小明和小刚想利用“标杆”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如图,小明站立在地面点处,小刚在点处坚立“标杆”,使得小明的头顶点、杆顶点、楼顶点在一条直线上(点也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米,“标杆”米,又米,米. (1)求教学楼的高度为多少米(垂直地面)? (2)小明站在原来的位置,小刚通过移动标杆,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测得教学楼上点的高度米,那么相对于第一次测量,标杆应该向教学楼方向移动多少米? 18.在《九章算术》“勾股”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二十步有木,出南门十回步,折而西行一千七百七十五步见木.问邑方几何.”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如图,DEFG是一座正方形小城,北门H位于DG的中点,南门K位于EF的中点,出北门20步到A处有一树木,出南门14步到C,再向西行1775步到B处,正好看到A处的树木(即点D在直线AB上),求小城的边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答案】B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3.【答案】A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