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默写———面对国际法遭遇的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检查导学案 复习提问 【国旗手手相传】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传递国旗的人,包括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和56个民族的代表。他们用手手相传的方式,表达人民和国旗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与此同时,一名儿童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旋律。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反复强调要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2.了解其建立过程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表现;(难点) 3.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重点)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 我国的民族政策概括地讲,就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支柱。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实现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历史因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形成: 在中华文明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特点: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2)现实需要: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被剥下的人皮 被腌制的西藏农奴小孩 西藏的民歌这样唱:“山上有没主的野兽,山下没有没主的人。” 解放前的西藏实行野蛮的农奴制,西藏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旧西藏农奴的苦难生活 (3)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因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 ———中共二大宣言 民族自决及联邦制 抗战时期 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毛泽东 民族区域自治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4)政治认同: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回民支队 蒙古游击队 (5)理论基础:马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合国情。 材料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指出“被压迫民族” 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力。 ———《马克思恩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