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在竞争中双赢》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在竞争中双赢》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围绕“良性竞争”展开,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竞争的双赢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教材通过“我诉我心”“心海导航”“活动在线”“体验课堂”等模块,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掌握良性竞争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竞争意识增强,但易陷入恶性攀比或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经验,需通过活动体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自我提升。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含沙丁鱼与鲈鱼案例动画)、竞争计划表格电子版。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过程: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良性竞争的特征;结果:能列举良性竞争的方法; 素养:形成积极竞争意识,树立合作共赢观念。 过程:参与“握手”“提高产量”活动; 结果:总结竞争动力来源; 素养:提升团队协作与反思能力。 1.课堂提问:分析“小伟与小波”案例中的良性竞争表现。 2.小组活动成果:完成“竞争小计划”表格,组内互评。 3.活动表现观察记录表(教师评价)。 4.活动后讨论分享:口头表达启发与感受。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重点:良性竞争的核心特征与实施方法。 难点:区分竞争与攀比,克服竞争中的消极心理。 1.通过“沙丁鱼案例”类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竞争激发潜能的作用。2.小组合作制定“竞争计划”,实践良性竞争策略。 3.角色扮演:模拟“贬低对手”与“学习对手”两种情境,讨论后果。 4.案例分析:对比工厂产量提升故事中的良性竞争与恶性手段。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生活动: 1.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沙丁鱼与鲈鱼”动画片段(PPT呈现),提问: “为什么放入鲈鱼后,沙丁鱼反而存活得更多?”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思考方向:“紧张感是否带来了积极影响?” 2.揭示课题: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竞争激发生存动力,但需正确对待。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板书课题:第十七课在竞争中双赢 通过直观的生物学案例引发兴趣,初步感知“竞争”的双面性,自然过渡到课题核心。 二、新课讲授(15分钟) 师生活动: 1.案例分析(8分钟): -案例1:展示“小伟与小波”的故事(文字+图片),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伟和小波是如何通过竞争共同进步的?他们遵守了什么原则?” -学生归纳:目标明确(“你好我也好”)、互相帮助、不贬低对手。 -案例2:三名女生的竞争案例,提问: “她们的性格变化说明了什么?竞争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帮助?” -教师总结:良性竞争提升能力、增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板书补充:良性竞争三要素(培养意识、相信自己、学习对手)。 2.概念解析(7分钟): -教师对比“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PPT表格): 良性竞争恶性竞争目标:共同进步目标:压制他人手段:公平合作手段:贬低、欺骗结果:双赢结果:两败俱伤 -提问:“学习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良性竞争?哪些是恶性竞争?”(学生举例:互相讲题vs考试作弊) 通过真实案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良性竞争的核心特征,强化“双赢”理念。 三、活动在线(10分钟) 师生活动: 1.活动1:握手比拼(5分钟) -规则说明: -两人一组,双手交握,教师喊“开始”后互相角力,将对方手拉至腰部得1分,共10轮。 -得分≥5分者可获奖励,统计各组结果。 -实施与观察: -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视记录学生互动表现(是否嘲讽对手、是否遵守规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