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同学们从“乱悠悠”“乱如麻”这两个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春秋的“乱”和战国的“乱”有何不同?这场无休止的“乱”的背后是否又蕴藏着新的生机?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探寻“乱”的根源与“变”的内涵。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动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知道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一、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根据下列图片并结合课本,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呈现; ②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③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夺取; 田氏代齐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控制齐国政权的田氏为齐侯,齐国由姜氏变为田氏。这就是“田氏代齐”。 一、战国七雄 【思考】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中的韩氏、赵氏、魏氏及田氏是何身份?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 权力下移,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周王室统治完全崩溃。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西周 春秋 战国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战国策》书录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东 南 西 北 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在中间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一、战国七雄 思考1:观察上图,战国时哪些国家势力较强?史称? “战国七雄” 思考2: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哪些国家在修筑长城?为什么? “抵御匈奴” 思考3:读图,指出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时期 战争名称 交战国 双方兵力 时间 区域 伤亡人数 春秋 城濮之战 晋 楚 约20万 1天 郑国城濮 约3万 战国 长平之战 秦 赵 近100万 3年 赵国上党 地区 约65万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一、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自己的利益述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为此,诸侯们混战不休。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战争时期的战争的性质。 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 ———《战国策》书录 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转变为兼并战争 思考:从上表对比中可知,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一、战国七雄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白起指挥秦军全歼赵括所统率的赵军主力40余万人,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加速了日后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因争夺上党,前261年秦攻赵,赵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下。秦国使用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怯战,赵王中计,易帅赵括。赵括上任后,主动出击。白起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合围赵军四十多天,最终粮草断绝,赵括突围时被射杀,赵军投降。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况异常惨烈。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争,百姓们最渴望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和平 统一是民心所向 二、商鞅变法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不被吞并,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楚:吴起变法 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魏:李悝变法 燕:乐毅改革 齐:邹忌改革 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