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一、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 思考: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概括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1. 耕作制度发展: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粮食产量提高。 北宋自越南引进良种占城稻 2. 经济结构有所突破: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突破自给自足 3. 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宋朝内地开始种植棉花,元朝推广,南方逐渐普及,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4.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5. 租佃关系盛行。 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只要和地主结算清楚,就可自由流动,另找主人。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土地所有权 和经营权分离 生产效率提高, 人口快速增长。 一、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发展 思考:阅读教材P64概括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 制瓷业: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出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 2. 矿冶业: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材料:“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3. 印刷业: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并带动造纸业的发展。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版书 宋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宋代的出版商在刊印书籍时,通常要印上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 4. 棉纺织业: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之一。 黄道婆(黄婆或黄母,1245年-1330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清代被尊为布业的始祖。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 思考:阅读教材P65概括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发展 1. 基层市场蓬勃发展(如草市更普遍,具备更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2. 榷场互市、民间贸易等边境贸易活跃,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材料:绍兴和议后,南宋、金开始在沿边地带陆续设立许多榷场。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次为南方的绢帛、麻布、木及生姜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金对宋的输出有皮毛、人参、甘草、马匹、盐等物品。 ———摘编自周宝珠《简明宋史》 →作用: ①有利于的和平、稳定; ②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社会进步; ③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 ④密切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对统一民族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 3.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纸币。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宋]李焘《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