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淮安市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试卷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1年6月23日,四川三星堆考古现场发掘出目前世界最大,保全最好的青铜面具。根据研究,这一面具的分铸技术与合金比例和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考古发掘必须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B. 西南地区的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中原地区 C.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D. 石器时代中国文明出现满天星斗的状况 2. 春秋时期,燕地辖区既适宜种植,又有放牧的天然牧场,临海还经营渔业。农耕、游牧和养殖的经济形态在这里交会,三种不同的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反映了( ) A. 民族矛盾加剧 B. 变法效果显著 C. 民族交融加强 D. 分封制度瓦解 3. 《商君书》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A. 奖励军功 B. 君主专制 C. 重农抑商 D. 取信于民 4.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明言,其目标是:“为人君则惠,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为人上则明,为人下则圣,为人友则不争。”要建立君惠臣忠、父慈子孝、上明下圣、为友不争、为官清廉的伦理秩序。这说明,秦朝( ) A. 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B. 主要用竹简书写甲骨文 C. 官吏普遍注重道德修养 D. 并未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5. 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掀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 A. 是突发的农民起义 B. 体现历史由英雄创造 C. 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 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6. 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其中李白被誉为 A. “诗圣” B. “诗仙” C. “画圣” D. “书圣” 7.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法显西行 C. 玄奘天竺取经 D. 澶渊之盟 8. 曾经作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的“节度使”,在北宋时期被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为国捐躯的大将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一种荣誉,以示表彰和激励。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 ) A.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 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体现 C.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D. 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 9. 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的主持下,政府不但为青黄不接的农民发放有息贷款,还成立"市易务"直接参与商贸活动。这些做法旨在 A. 实现富国强兵 B. 贯彻以农立国方针 C. 扩大政府职能 D.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10. 朱元璋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牧童,无依无靠的游方僧人,最后成就了帝业,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思索的问题。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B. 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 开创内阁制,并大规模改土归流 D.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 11.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版图。这表明,清朝( ) A. 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B.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 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D. 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2. 明中期,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府及其周边,乡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是“以织助耕”。手工业从家庭副业跃升为主业,出现了专业纺织户,他们“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余米,以米充兑”。这折射出明朝松江地区( ) A. 形成实力雄厚商帮 B. 自然经济业已解体 C. 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