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沟县白潭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研习历史文物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史事能力的体现。下图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 ) A.旧石器时期 B.新石器时期 C.部落联盟时期 D.夏商周时期 2.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对秦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材料反映了当时秦国( ) A.贵族势力的反攻 B.官僚集团的相互倾轧 C.统治机制的变化 D.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4.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主要目的是( ) A.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B.强调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C.为社会治理提供导向 D.提高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5.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6.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7.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8.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9.太初三年,汉武帝出兵远征西域大宛国。为备足兵源,汉武帝下令征调全国“七种人”当兵,即:罪吏、亡命(逃亡者)、赘婿、贾人(有店铺的商人)、有市籍者(原来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B.商人在政治上遭受歧视 C.穷兵黩武,歧视少数民族 D.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 10.汉武帝在货币改革中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仅针对王侯宗室,规定他们在朝勤聘享时必须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