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3201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223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云南省,开学,答案,试题,历史,监测
  • cover
德宏州2026届高三年级开学定位监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系列区域文化重心。这些区域文化重心大都程度不等地出现了颇具规模的聚落群或古城,以及大型建筑、祭坛等。这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需要精确规划和专门分工。这表明,这些早期区域文化重心 A.私有财产已经出现 B.组织动员能力较强 C.原始农业长足发展 D.社会分工日趋明显 2.下表为《左氏春秋传》与《战国策》语言风格对比,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对比角度 《左氏春秋传》 《战国策》 陈说方式 以情理服人,重视逻辑推理 以声势夺人,富有威慑诱惑 陈说内容 持论有典,严谨郑重 或信口杜撰,或摭拾谈,新鲜生动 陈说态度 极尽谦恭,彬彬有礼,安详典雅 或巧言令色,阿谀谄媚,或威逼利诱,无所不用 辞令风格 平实典重,委婉蕴藉 通俗明晰,铺张扬厉 A.礼乐文化的崩坏 B.各国变法的需要 C.不同的史学追求 D.贵族文化的下移 3.南朝时期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和湘江流域的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官方记录的水旱灾害主要发生在扬州地区,而湘赣流域甚少。这说明 A.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B.北方人口大量的南迁 C.人口多寡决定生态环境 D.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4.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不断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就是其中之一,禅宗强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将佛教修行与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说明隋唐时期 A.佛教逐渐融入本土文化 B.佛教充当维护统治的工具 C.思想大一统且兼收并蓄 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5.宋太祖时期,出现了官、职、差遣分离的现象,至太宗时正式形成体系。“官”仅标志官位和俸禄的高低;“职”仅作为文官的加官(即荣誉衔);官员基于朝廷需要、个人才能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该体系的形成反映出当时 A.“三冗”问题的突出 B.集权体制得到加强 C.程序性分权的推行 D.行政运行效率低下 6.明清时期,里甲长逐渐改为官府选用。保甲乡里社长被选定之后要造册呈送按察使司稽校,再呈送布政使司稽核,得到任命之后,可以举行隆重的任命仪式,颁发印章,委以事权。这一做法意在 A.提升里甲社长的威望 B.完善选官任命的程序 C.强化政府的基层管理 D.规范官员的考核机制 7.晚清官员容闳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积极推动幼童留洋计划,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然而,他在私人信件中多次写道:“西学虽精,然孔孟之道终为立身之本”。其友人梁启超评价他“游刃于新旧之间,常自苦于两难”。此类现象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开明士绅中较为普遍,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 B.维新思想与守旧势力的冲突 C.士人阶层面对近代化的矛盾心态 D.传统科举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8.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以建立苏俄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作为奋斗目标,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但此后不久,却将政权目标调整为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这一调整 A.表明革命理论在探索中已走向成熟 B.有利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C.说明党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为国民革命奠定一定思想基础 9.抗战期间,内迁到西南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高校师生,通过文学创作、歌咏、戏剧、报刊、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