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7361

1.6.2 正弦定理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年级数学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798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2,正弦,定理,导学案,答案,高一
  • cover
1.6.2 正弦定理 第1课时 正弦定理(1) 导学 教材要点 要点一 正弦定理及常见变形 文字 语言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____的比值相等 符号 语言 _____=_____=_____ 状元随笔 (1)正弦定理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 (2)正弦定理中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它的几何意义为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 (3)正弦定理是直角三角关系的一个推广,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 (4)通过正弦定理可“知三求一”. 要点二 利用正弦求三角形面积 S=ab sin C=bc sin A=ac sin B. 练习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正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  ) (2)在△ABC中,等式b sin C=c sin B总能成立.(  ) (3)在△ABC中,若a>b,则必有sin A>sin B.(  ) (4)任意给出三角形的三个元素,都能求出其余元素.(  ) 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A=60°,B=45°,则b=(  ) A. B.2 C. D.2 3.在△ABC中,a=3,b=5,sin A=,则sin B=(  ) A. B. C. D.1 4.在△ABC中,若a=3,b=,A=,则C=_____. 导思 题型一 角及任意一边解三角形 例1 在△ABC中,已知B=30°,C=105°,b=4,解三角形. 总结 (1)正弦定理实际上是三个等式:===,每个等式涉及四个元素,所以只要知道其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一个. (2)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已知两角一定可以求出第三个角. 跟踪训练1 △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105°,B=45°,b=2,则c等于(  ) A.1 B. C. D.2 题型二 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已知c=,A=45°,a=2,解三角形. 变式探究 若把本例中的条件“A=45°”改为“C=45°”,则角A有几个值? 总结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步骤 (1)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所对角的正弦值,进而求出这个角.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第三个角. (3)根据正弦定理求出第三条边. 其中进行(1)时要注意讨论该角是否可能有两个值. 跟踪训练2 (1)若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30°,a=2,b=4,则B=(  ) A.45° B.135° C.45°或135° D.以上都不对 (2)(多选)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使得△ABC有唯一解的是(  ) A.b=10,A=45°,C=70° B.a=7,b=5,A=60° C.a=14,b=16,A=45° D.a=3,c=4,cos C= 题型三 求三角形的面积 例3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cos A=,b=. (1)求sin C的值; (2)求△ABC的面积. 总结 利用公式“S=ab sin C=ac sin B=bc sin A”求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要求出两边及这两边的夹角. 跟踪训练3 (1)△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B=,C=,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D.+1 (2)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1,b=,B=120°,则△ABC的面积为_____. 易错辨析 解三角形时忽略隐含条件出错 例4 在△ABC中,若∠A=60°,BC=4,AC=4,则角B的大小为(  ) A.30° B.45° C.135° D.45°或135°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即=,解得sin B=.又因为BC>AC,所以A>B,所以角B的大小为45°. 答案:B 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心得 忽略BC=4>4=AC A>B这一条件,导致选D出错.即忽略了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条件.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由于三角形内角的正弦都为正的,而这个内角可能为锐角,也可能为钝角,因此需要由题中的隐含条件来判断角的情况. 课时训练 1.在△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若A=30°,B=45°,a=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