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拉丁美洲完全处于 欧洲列强的统治之下 柏林会议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 鸦片战争之后 列强侵入中国 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18 世 纪 20 世 纪 初 19 世 纪 19 世 纪 中后期 15 世 纪 末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拉开序幕 【知识回顾】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目标: 1.知道两次世界大战间亚非民族民主运动新发展; 2.理解掌握两次世界大战间亚非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民族运动 对外抵抗外来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 对内反对本国专制统治,争取政治民主,实现民主自由。 何谓“民族民主运动”?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的背景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列强势力的消长:欧洲开始衰落,美国和日本兴起。同时俄国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人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从而开始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当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战的时候,它们也把殖民地的人民投入了这场战争。然而令宗主国始料不及的是,起源于欧洲的民族主义却在其殖民地获得了第一次宣扬……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在大战期间忙于相互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于是,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之下,作为对西方殖民统治和侵略的一种回应,形成战后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阅读材料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的背景 一战 削弱欧洲殖民列强的力量,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严重冲击 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遏制,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但卷土重来后民族矛盾加剧 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加速亚非拉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两次)工业革命 产生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激化俄国矛盾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使矛盾更加激化 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的背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始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越南反法斗争;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反荷起义。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反英斗争。 阿富汗人民抗英斗争。 印度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统治。 二、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和平比武力更好。这是一个原则,但是还有另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这就是原则。———苏加诺 第一阶段:印尼共产党领导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政党。 时间:1926-1927年 方式:武装起义,工农响应。 结果:遭到残酷镇压,被迫转入地下。 第二阶段:印尼民族党领导 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时间:1927年。 方式: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结果:民族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印尼国父”苏加诺 特点:武装斗争与和平抗争并行。 中国共产党机 关刊物《向导》 二、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哲学宗教:爱、真理和非暴力。 政治思想: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运动特点:非暴力和不合作。 社会思想:以反对教派纷争,主张印 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平 等和谐社会。 经济思想: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 【典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