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9331

10 课时分层训练(八) 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178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时,分层,训练,认识,现象,教科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八) 认识声现象 知识点一 声的产生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第1题图 (1)实验时小明用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乒乓球被弹开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__。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__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__。这种探究方法叫作__转换法__。 2.有这样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其中分别是由__空气__、__马的声带__、__黄河水__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知识点二 声的传播 3.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D ) A.用电子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电子通信设备使声音传播得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4.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玻璃瓶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手机内的扬声器__振动__产生的。把抽气机接在玻璃瓶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介质__,__真空__不能传声。 第4题图 知识点三 声速 5.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我们对着一处山崖大喊一声,6 s后听到回声,则山崖离我们的距离为__1_020__m。声音由空气中进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__变大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所示是某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第7题图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8.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大钟不振动也能发声 B.有余音是因为大钟仍在振动 C.有余音是因为人的听觉“延长”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9.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D )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 10.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__振动__产生的。由于琴声能够通过__空气__传播,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11.将耳朵贴在足够长的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2__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__铁管__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__空气__传播的,原因是__固体传声比气体快__。 【创新运用】 12.如图为“探究声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右侧的音叉时,与左侧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也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体在__振动__,声音能在__空气__中传播。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是__转换法__。 (2)在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C__(填字母)。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