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了解夏商周时期在天文、历法、医学、文字、青铜器、文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认识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任务一:自主学习课本“天文、历法和医学”一目,找出先秦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领域 成就 影响 天文 — ——— 历法 ——— 医学 ——— + 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指导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天文 殷商武丁时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任务二:想一想这些史料佐证了什么? 《春秋》记录了37次日食。经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这37次日食中实际发生的有33次。 历法 商朝 夏朝 战国 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史记.夏本纪》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想一想: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利用历法、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中华文明注重实践,注重实用性。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 中药材里面的“龙骨”实际上是什么? 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呢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 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东方领地是否会有好收成。 记载日食的情况。 今明两天是否会下雨。 商王将征伐盂国,祈求平安。 观察图片,说说甲骨文它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怎样的史学价值? 农业 天文 天气 战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价值: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斗 车 马 妆 甲骨文在当时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其中,有大量的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这一类统称表意字。也有一些形声字和假借字等。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 陶寺遗址 铜铃 二里头遗址 铜牌(夏) 司母戊鼎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发展 商周时期:繁荣 利簋 2.甲骨文与青铜器 时间 特点 商周时期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需300多人同时工作。 四羊方尊,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形象传神。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尊 爵 编钟 斧 簋 鼎 ②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①国家掌控 ③制作工艺高超 地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④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二、甲骨文和青铜器 青铜器 2.甲骨文与青铜器 玉璋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