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1312

3.6.3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068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七年级,数学,2024,华东师大,3.6.3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6.3 余角和补角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通过的三角板引出余角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互为余角的概念,掌握其符号语言表述,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运算,初步培养说理能力. 经历观察,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理解互为补角的概念,掌握补角的性质,体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类比探究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应用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并运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三角板是我们常见的几何作图工具,大家知道在一副三角板中两个锐角都是多少度吗?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总结三角板的两个锐角相加为90° ,引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引入新课,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两角之间数量关系,理解定义。 2.形成概念 引出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例如下图中,∠1是∠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 强调:互余是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余角是成对出现的 符号语言可以表示为: 如果 ∠1+∠2=90°, 反之 如果∠1与∠2互为余角, 那么∠1与∠2互为余角. 那么∠1+∠2=90°. 练一练 1.考考你,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余角? 2.一个角是50°17′,求它的余角. 解:由余角的定义可得: 这个角的余角为:90°-50°17′=39°43′. 3. ∠ 与它的余角相等,求∠ 的度数. 解: ∠ 的余角可表示为90°- ∠ . 根据题意,列方程:90°- ∠ =∠ , 2∠ =90°, ∠ =45°.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余角的定义进行计算,及时巩固定义,深化对定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探究性质 思考1:如图,如果∠1和∠2互为余角,∠2和∠3互为余角, 那么∠1和∠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解:∵ ∠1和∠2互为余角, ∠2和∠3互为余角, ∴∠1=90°- ,∠3=90°- , ∴ = . 符号语言:如果∠1+∠2=90°,∠2+∠3=90°,那么∠1=∠3. 结论:同角的余角相等. 思考2:如图,如果∠1和∠2互为余角,∠3和∠4互为余角, 其中∠1=∠3,那么∠2和∠4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解:∵ ∠1和∠2互为余角, ∠3和∠4互为余角, ∴∠2=90°- ,∠4=90°- , 又∵ ∠1=∠3,∴ = . 符号语言:如果∠1+∠2=90°,∠3+∠4=90°, 其中∠1=∠3,那么∠2=∠4. 结论:等角的余角相等. 余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说理得出余角的性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探究能力和说理能力. 4.类比探究 提出任务:类比余角,结合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自主探究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并思考其说理过程. 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如果∠1+∠2= °,反之,如果∠1与∠2 , 那么∠1与∠2 . 那么∠1+∠2= °. 性质:同角(等角)的补角 . (同角的补角相等) 解:∵ ∠1和∠2互为补角, ∠1和∠3互为补角, ∴∠2=180°- ,∠3=180°- , ∴ = . 符号语言:如果∠1+∠2=180°,∠1+∠3=180°,那么 =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类比得出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 练一练 1.考考你,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补角? 2.互补的两个角是否都是锐角?能否都是直角?能否都是钝角? 解:由互补的定义可知: 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因为两个锐角的和小于180°; 可以都是直角,因为两个直角的和为18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