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2137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授课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1126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巩固,PPT,28张,课件,授课,国家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为什么“汉”字能代表中国? 围绕“华夏之辨,敬天法祖”核心价值观的华夏儿女之所以“汉人”代称,源于一个持续了400多年的强大朝代———汉。 汉:天河、宇宙银河 语曰天汉,其称最美 汉人:天下至美之族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篇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壹 汉初基本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西汉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环境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通“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司马迁 《史记 平准书》 材料二: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班固 《汉书 食货志》 阅读课本导言部分和材料,思考:汉初,统治者面临怎样的国家局势? 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物价飞涨 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汉高祖刘邦 BC202-BC194 黄老之学 以早期道家学派(黄帝和老子)为基础,糅合其他各派形成的学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思考:面对这种残破局面,汉初施政者的统治方针如何调整,结果如何? 治国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经济政策:与民休息政策 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二)汉初的施政方针 汉初 三帝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初的 施政方针 秦的统治 思想: 以法为教 经济: 滥用民力 苛捐杂税 政治: 郡县制 对外: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惩亡秦之弊 汉初政治 黄老无为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郡国并行 和亲匈奴 羁靡百越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汉初的施政方针 (1)经济:与民休息政策 1)与民休息的具体表现: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与民休息的影响: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阅读教材P21第二段,思考与民休息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2)政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地方行政制度)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里。……此外,刘邦为“矫秦县之失策”,还“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可在其封地上“自置吏”、“得赋敛”。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继承:三公九卿、郡县制; 损益:地方:郡国并行制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损益:地方:郡国并行制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书·诸侯王表》 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史记·吕太后本纪》 ①吸取秦亡教训; ②分封制深入人心; ③兑现在争夺天下时对臣将的承诺 (二)汉初的施政方针 思考:汉初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有何影响? 初期:有利于维护汉的统治 后期: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原因 影响 中央: 15郡 王国: 42郡 ① 采纳晁错建议削藩,却由于奉行“无为而治”,使诸侯国日渐骄纵,引发七国之乱。 ② 平定七国之乱,乘机“抑损诸侯”。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初的时代特征 诸侯太强,王国问题…… 相权太盛,威胁王权…… 思想混乱,没有统一…… 匈奴嚣张,看着心烦…… 钱花的太多了……愁啊…… 无为不再适应社会需要 要走向有为 中央 丞相位高权重 地方 郡国并行制 初期利于巩固政权 后期造成王国问题,削弱了中央集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