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3014

14.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课件 (共31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8140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31张,数学,八年级,人教,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情 境 导 入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三角形全等(SSS).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一个基本事实是什么? 在△ABC和△ DEF中 ∴ △ABC ≌△ DEF(SSS) AB=DE BC=EF CA=FD 2.符号语言表达: A B C D E F 新 课 探 究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2) 三条边 (1) 三个角 (3) 两边一角 (4) 两角一边 SSS 不能 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时,有哪四种情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满足两边一角时,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1)两边及其夹角 A B C A B C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画法:(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 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得A′B′ = AB , ∠A′ = ∠A , A′C ′ = AC (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D 通过画图,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探究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在△ABC 和△ DEF中, ∴ △ABC ≌△ DEF(SAS). 几何语言: AB = DE, ∠A =∠D, AC =AF , A B C D E F 文字语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边角边”判定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分析:如果能证明△ABC≌△DEC ,就可以 得出AB=DE.由题 意可知,△ABC和△DEC 具备“边角边”的条件. A B C D E 1 2 例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得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解: 在△CAB和△CDE中, CA=CD, ∠1=∠2, CB=CE, ∴△CAB≌△CDE(SAS). ∴AB=DE,即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A B C D E 1 2 例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得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所以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常通过证明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或对应角来解决. 归纳 典例精析 解: 在△CAB和△CDE中, CA=CD, ∠1=∠2, CB=CE, ∴△CAB≌△CDE(SAS). ∴AB=DE,即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B A C D △ABC和△ABD满足AB=AB ,AC=AD, ∠B=∠B,但△ABC与△ABD不全等. 探究2 例2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故选C. C 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