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评价卷(一)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衙门中吸食者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了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腐败无能 D.小农经济解体 2.如果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三元里人民抗英、邓世昌殉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最恰当的主题是( )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先进的外来文明的挑战……当时的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现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 4.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在反侵略过程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刘铭传—收复了新疆 B.刘锦棠—保卫台湾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左宗棠—中法战争 5.1853年,曾国藩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湘军,此军于1854—1864年与太平军作战,后攻入天京。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 ) A.儒家思想生命力顽强 B.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 C.军事实力过于的弱小 D.封建势力的强力镇压 6.李鸿章曾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1861年,御史魏睦庭也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中国要重新学习已经遗弃的技术。这些论调着重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学习目的的正当性 B.企业管理的封建性 C.学习内容的局限性 D.学习对象的依赖性 7.下面是某部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节选),其中第三节的内容可能是( ) 第一节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第二节 黄花岗起义与四川保路运动 第三节 第四节 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 A.拜上帝会金田起义 B.自强求富北洋水师 C.救亡图存百日维新 D.武昌起义各省独立 8.“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推崇诗礼教化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9.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文化运动 10.广东农协某周刊第十二期(1926年),刊登了一幅漫画,描绘了农民从被压迫到起来反抗,最后取得斗争胜利的三部曲,表达了斗争的正义性和对于胜利的信心。这一漫画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11.在这次被称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甩掉了共产国际的“拐杖”,开始独立自主地走中国道路,无比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2.某历史兴趣小组要为下面的图片拟定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3.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这反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