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综合评价(A) 1.下图是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制作的穿孔骨针。这一历史遗存印证当时人类( ) 穿孔骨针 A.开始懂得饲养家畜家禽 B.已经发展出原始农业 C.会缝制衣物以御寒保暖 D.建造房屋以实现定居 2.在历史项目式探究学习中,小华所在小组分配到的任务是探究北京人的生活,通过探究他们得出结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下列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 ) A.动物化石 B.头盖骨、牙齿化石 C.打制石器 D.灰烬、烧石和烧骨 3.如图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灰烬。该灰烬长570毫米,宽200毫米,呈灰黑色钙质,堆积致密,胶结成块装,距今70万-20万年。该灰烬包含多种物质,其中包括( ) A.碳化稻粒 B.家猪骨骼 C.动物化石 D.彩陶碎片 4.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化石出土于( ) A.半坡居民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北京人遗址的出土文物中,能够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C.遗址中发现的烧骨 D.遗址中发现的牙齿化石 6.古代生物遗骸长期埋藏在地下,受到环境等作用的影响,DNA分子通常高度降解,序列残缺不全但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对古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寻找古DNA序列的异同,从而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生物学的视角。这说明( ) A.古代生物都能研究出成果 B.现代技术有助于历史研究 C.现代技术决定人类的起源 D.我国是最早有古人类国家 7.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 A.人类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族的形成D.原始农耕文明的兴起 8.文物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下列文物共同反映出我国原始陶器( ) A.源于南方劳动实践 B.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 C.证实早期国家诞生 D.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9.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原始先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C.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D.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状况 10.下列发现可以说明龙在中国( ) 文物名称 发现地 距今时间 石堆龙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距今药有八千年 蚌龙 河南濮阳 距今约有六千年 黄土龙 内蒙古清水河 距今约有六千年 A.影响深远 B.形象固定 C.分布集中 D.起源多元 11.安新庄遗址位于今唐山市迁安县安新庄村南,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器物,石器主要有斧、铲、锛、凿、刀、球、杵、石镞、石网梭、石网坠、石纺轮等,骨器主要有骨针、骨锥和骨镞等,另外还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造型古朴的黑陶和彩陶器皿。据此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 A.原始农业兴起 B.阶级分化严重 C.原始社会瓦解 D.早期国家产生 12.“这座博物馆建立在西安……博物馆内,半地穴式房屋、窖穴、圈栏等遗迹一应俱全。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该博物馆的文物可直接用于研究( ) A.人工栽培水稻的起源 B.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特征 C.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D.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13.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周边环境示意图可知,此时期村落( ) A.体现多元一体特征 B.具有早期国家的雏形 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形成相似的建筑风格 14.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搜集史证·探三晋魅力”的研学主题活动同学们收集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