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0389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3《近似数》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30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七年级,上册,1.13
  • cover
《1.13 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区分准确数与近似数。 2.会准确的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3.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实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近似数的概念;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精确度的两种表述方式(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直尺、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1. 展示图片与数据: 图片1:新闻报道———本次马拉松比赛约有15000人参加。” 图片2:测量身高———小明的身高是1.65米。” 图片3:购物小票———应付金额:98.50元。” 图片4:班级统计———我们班有45名同学。” 2. 提问与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据,你认为哪些数据是真实、准确、毫无误差的?哪些数据是接近实际但不完全准确的?” 引导学生发现:班级人数“45”是准确无误的,而马拉松人数“15000”、身高“1.65”等都是接近实际的数。 3. 引出课题: 教师总结:像“45”这样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叫精确数。像“15000”、“1.65”这样接近实际数,但与实际数还有差别的数叫近似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3 近似数》。 (二) 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约20分钟) 活动一:火眼金睛辨近似 1. 概念辨析: 请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 π 等于 3.14159 (近似数) (2) 七年级有 415 名学生 (精确数) (3) 一张课桌的长度是 0.85 米 (近似数) (4) 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 2 公里 (近似数) (5) 今天的气温是 23 摄氏度 (近似数) (6) 数学书一共 208 页 (精确数) 2. 小组讨论: 为什么生活中会大量使用近似数? (测量工具限制、计算困难、无法得到精确值、不需要精确值等) 活动二:探究“近似”的程度———精确度 1. 问题引入: 对于同一个数,可以有不同精确度的近似。 例如:π ≈ 3 (精确到个位) 2. 讲解核心概念: 精确度: 表示一个近似数接近精确数的程度。 表述方式一:精确到哪一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例1: 求圆周率π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解:π ≈ 3.1415926…,小数点后第三位是1,小于5,所以舍去。∴ π ≈ 3.14 例2: 将0.03456精确到0.001。 解: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是5,等于5,向前一位进1。∴ 0.03456 ≈ 0.035 表述方式二: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3: 指出下列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0.0306 (有效数字:3,0,6) 2.4万 (有效数字:2,4) //先还原为24000,再看有效数字 1.50×10 (有效数字:1,5,0) //先还原为1500,再看有效数字 3. 教师强调难点: 对于带有“万”、“亿”等单位或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近似数,求精确度和有效数字时,先将其还原为原数,再判断。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 (三)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约12分钟) 1. 基础练习(口答): 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 0.003584 (精确到0.0001) ≈ 0.0036 (2) 2.715 (精确到百分位) ≈ 2.72 (3) 45678 (精确到千位) ≈ 46000 或 4.6×10 2. 综合应用(板演): (1)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① 0.0500 精确到万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② 3.70×10 精确到千位,有3个有效数字 (2)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的要求取近似值: ① 64.8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65 ② 0.05074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 0.0507 3. 纠错与强调: 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特别是“64.8≈65”不能写成“65.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