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499

13.1.1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课件(共10张PPT)2025-2026学年度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342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1.1,PPT,八年级,数学,华东师大,学年度
  • cover
(课件网) 13.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1.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并运用勾 股定理求线段长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 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1 在Rt△ABC中,已知∠B=90°, AB=6,BC=8.求AC的长. 应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度. 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2+BC2=AC2. 所以AC= =10. 例2 如图,Rt△ABC的斜边AC比直角边AB长2 cm,另一直角边BC长为6 cm.求AC的长. A B C 解:由已知AB=AC-2,BC=6 c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2+BC2=(AC-2)2+62=AC2, 解得AC=10 cm. 例3 如图,为了求出位于湖两岸的点A、B之间的距离,一名观测者在点C设桩,使△AB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AC的长为160 m,BC的长为128 m.问:从点A穿过湖到点B有多远 解:如图,在Rt△ABC中, AC=160 m,BC=128 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96(m) 答:从点A穿过湖到点B有96 m. 2.在△ABC中,AB=5,AC=,BC边上的高AD=3,则另 一边BC等于(  ) A.5 B.4 C.3或5 D.4或5 1.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长大1,另一直角边长为5,则斜边长为(  ) A.5 B.10 C.13 D.12 C  C 3.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都是格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  ) A.5 B.6 C.7 D.25 A  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 cm,底边长为12 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A.96 cm2 B.48 cm2 C.32 cm2 D.24 cm2 B  解:S△ABC=4×5-×2×5-×2×2-×3×4=7. ∵BC2=32+42=25,∴BC=5. 设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h, ∵S△ABC=BC·h, ∴×5h=7.∴h=. 故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 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在网格中,顶点均为格点,求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