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六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 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 3.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春秋局势图 春秋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诸侯争霸的时代。那么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春秋时期 东周 战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一书的书影,作者为西汉学者刘向,战国时期因此书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任务:结合地图和教材P34,归纳战国初年社会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战国初年社会形势变化: 1.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 2.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3.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知识卡 春秋晚期,晋国内部新旧势力斗争激烈,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等新兴势力联合打败旧贵族势力,控制晋国政权,周天子册封这三家为诸侯,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同时期,齐国大夫田氏也因控制了齐国政权而被册命为诸侯,姜氏齐国变成了田氏齐国,谓之“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通常认为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标志着战国的开端 任务:读地图,在地图中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巧记 观察《战国铜壶》,阅读史料、故事,结合教材,思考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战国铜壶及纹饰展示图 (壶身刻有宴乐、渔猎、水陆攻战等场景。) 材料: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特点:①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作战方式改变、重视战略战术。 ②从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战争(有分裂走向统一)。 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你能列举三例吗?并与对应成语故事连连线,并讲讲它们的历史故事。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增兵减灶 任务: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概括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各诸侯国有何影响? 战国铜虎符 山东齐长城遗址 战国七雄之间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齐国 邹忌变法 魏国 李悝变法 楚国 吴起变法 秦国 商鞅变法 赵国 赵武灵王变法 燕国 乐毅改革 韩国 申不害变法 任务:观察下表,发现了什么?战国时期各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发现:战国时期,魏、齐、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变法目的: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任务:课本上提到了哪些人物的变法?谁的成效最大? 魏国李悝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战国中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并且命部下穿着上衣下裤的胡服,以便骑桑。自胡服骑射以后,赵国军事实力增强。 赵武灵王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诸侯各国都鄙视、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