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5127

05-2025—2026学年度【历史】八上第一次月考(A)卷(含答案)【广东深圳专用】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713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05-2025,深圳,广东,答案,次月,第一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A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八上历史新教材1~7课。 一、选择题(共17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家国情怀】他受命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海龄 2.【唯物史观】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认为:“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军队就会越过边界。由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实现公平贸易 B.搜取中国白银 C.割占中国土地 D.打开中国市场 3.【历史解释】1843年,英国驻华公使璞鼎查在给议会的报告中写道:“通过《南京条约》,我们终于打破了广州体制的束缚,获得了在五个重要港口自由贸易的权利。这标志着中国闭关政策的终结。”这一记载最能说明《南京条约》(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打破了清政府的外贸管理体制 C.确立了中英平等的外交关系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唯物史观】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中提到:“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英国要求修约的真实意图是( ) A.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 B.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中西方的友好往来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5.【史料实证】某校历史社团搜集了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资料(如下图文),它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浴血虎门 B.火烧圆明园 C.收复新疆 D.镇南关大捷 6.下图是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该图反映出俄国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张领土 B.灭亡清政府 C.资本输出 D.争夺原料和销售市场 7.有学者在评论某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该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8.【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B.1856年,英法联合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1894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侵略中国 9.如图是关于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抓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概况的思维导图。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1878年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据此可知,清朝设立这些省主要是为了( ) A.开展洋务运动 B.增加关税收入 C.应对边疆危机 D.抵制民主革命 1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通过英国路透社发布有偿新闻,每次付给606英镑。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后,国际社会听不到清政府的呼吁申冤,反观日本,却邀请英美公使到现场调查,诉说清军如何残暴,日军所处决的不是俘虏或平民而是罪犯。由此可见( ) A.西方列强放弃支持清廷 B.晚清政府缺少明确的军事策略 C.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日本以国际舆论掩盖战争罪行 12.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战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