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制取氧气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2.在H2O2分解制O2的反应中MnO2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C.某些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 D.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 3.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高锰酸钾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把装好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将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 C.待集气瓶充满氧气,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态氧气、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均为无色 B.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以免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C.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要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把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吸,使试管骤冷破裂 D.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6.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好药品 B.给试管内少量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C.固体和液体混合时,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 7.某同学将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缓慢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8.等质量的水和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关系 A.一样多 B.水生成的氧气质量多 C.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质量多 D.无法判断 9.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14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4∶7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会产生更多的氧气 C.二氧化锰可做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D.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11.如图为二氧化碳在Cu-CuI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制备乙烯(C2H4)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 C.两种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为22:9 D.催化剂在反应中被消耗,质量变轻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氨分子的运动现象———按图甲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图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C.除去N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二、非选择题 1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某种气体化学性质的有关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组装好装置A后,必须首先 ;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 。 15.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