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2320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738818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基本史实;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探究商鞅变法和都江堰的影响. 3.认识改革是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东 周 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 秋 战 国 春秋:因与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进入战国时期后,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三家分晋(前403年) 田氏代齐(前386年) 观察: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地图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战国形势图 西 北 南 东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在图中指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中 如何识记? 3.战争性质 争霸 兼并 旗号: 目的: 放弃“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 目的:拓展疆域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争夺霸主地位 时期 战役 交战国 双方兵力 持续时间 伤亡人数 目的 春秋 战国 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晋 楚 秦 赵 8—9万 11万 30—50万 40—50万 1天 3年 共约2万 20万 45万 争霸 兼并 战争规模很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4.战争特点 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并与对应成语故事连线 围魏救赵 增兵减灶 纸上谈兵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影响: 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争。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积极: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消极:战争非常惨烈,给人民带来 巨大灾难 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感受 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统一, 反对战争。 5.战争影响 典型代表: 目的: ◎战国形势图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胡服骑射 改革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魏国李悝(kuī)变法: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 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楚国吴起变法: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面对强大的诸侯国和频繁的兼并战争,各诸侯王要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别国消灭? 政治 经济 军事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3)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利于法律推行、社会稳定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措施? 对旧贵族打击?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书解》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倾领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秦国的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2.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3.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