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3482

主题三《项目1 踏山观海,行走广东 》 教案【北师大版】综合课程 四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37826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主题,项目1 踏山观海,行走广东 ,教案,北师大,综合,课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二:共绘高质量发展的广东画卷 《项目1 踏山观海,行走广东 》教学设计 课题 项目1 踏山观海,行走广东 课时 第5课 学科 综合课程 年级 4 年级 教材分析 《项目1 踏山观海,行走广东 》作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综合课程主题三《共绘高质量发展的广东画卷》的第1课,旨在以广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海域海岛、气候特征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 “提出问题 — 确定任务 — 设计方案 — 实践活动(行走大美广东、四季常青看广东)— 展示交流 — 总结评价” 的阶梯式项目化活动,引导四年级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与合作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运用多元方式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协作与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与责任担当,同时提升创意表达与动手实践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探究广东自然特征与地域文化,感受其美,增强家乡归属感、认同感与自豪感;体会家乡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形成热爱家乡与自然的情感。责任担当:通过调查气候影响、设计家乡宣传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借绘制家乡地图、整理生活故事,明确家乡小主人责任,培养对集体与家乡的担当。问题解决:围绕广东地理、气候相关问题,以多元方式收集分析信息;结合设计旅游路线、制作海岛示意图等任务,提升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物化:通过绘制地图、制作示意图、创编诗词等活动,将探究成果转化为创意作品;借助手工实践,提升动手与创意表达能力,实现创意物化。 重点 1.以多元活动系统了解广东自然与行政区划特征,建立家乡自然环境整体认知;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自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并用创意作品呈现学习成果;3.组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究能力。 难点 1.从发现问题深度转化到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2.在创意物化中平衡作品的知识性与创意性,避免形式化或知识不准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夏天在广东见过台风吗?台风来的时候,天空会有什么变化呀? 周末和爸爸妈妈去海边玩过吗?你们去的海边在哪里?沙滩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现在住的城市,在广东的东边、西边还是南边呀? 小组讨论,然后分享: 我去过高州的海边,沙滩是黄色的 我们湛江在广东西边 。 大家对家乡广东已经有不少了解啦!但广东还有更多关于地理位置、海岛、气候的小秘密等着我们发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踏山观海’,把这些秘密都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课题。 设疑、讨论。 通过设置疑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 步骤一 提出问题学生:围绕广东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海域海岛、气候以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讨论并提出问题,形成班级问题清单。问题清单四(1)班1.广东省位于哪里?你的家乡在广东省什么位置?2.广东省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3.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该气候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4.广东省有哪些著名的海域和海岛?它们有什么独特的景观? 5.广东常见的地形地貌(如山地、平原、丘陵)在省内不同地区是如何分布的? 6.生活中哪些物品的生产或农作物的种植,和广东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二、 步骤二 确定任务我们的任务四(1)班1.了解广东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在方位。2.认识广东省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3.了解广东气候特征,探究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4.欣赏广东美丽的自然风光,开展大美广东宣传推介活动。5.调查广东典型海域、海岛的特色,绘制简单的 “广东海岛风光示意图”。 6.采访家人或社区长辈,记录 1-2 个气候影响日常生活的真实案例,整理成 “气候与生活小故事”。三、步骤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