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4574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34816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900年 1700年 1500年 1300年 1100年 900年 700年 500年 300年 公元前 公元 约2070年 约1600年 1046年 770年 221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中国历史年代表 771年 476年 475年 西周 前770年 前1046年 前476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春秋: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孔子编写。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交战而得名,汉代有《战国策》一书记录本段历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东周 春秋后期形势图 战国七雄 2.对比图一和图二,找出两图的不同。 战国初期形势图 1.观察对比图一和图二,诸侯国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图一 图二 趋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 3.在图二的地图上找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齐 燕 楚 秦 赵 魏 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结合视频,了解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及其策略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齐PK魏 围魏救赵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反间计 秦PK赵 根据表格,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 时期 战役 交战国 双方 兵力 持续 时间 伤亡 人数 目的 春秋 城濮之战 晋 8-9万 1天 约2万 争霸 楚 11万 战国 长平之战 秦 30-50万 3年 20万 兼并 赵 40-50万 45万 战争规模大 投入兵力多 持续时间长 特点 如果你是诸侯国的统治者,面对如此频繁的兼并战争,你应如何保证自己国家不被别国消灭? 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 (1)背景: 政治背景———大国间残酷的兼并战争 经济背景———铁器与牛耕的广泛使用 (2)直接原因: 秦孝公想摆脱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商鞅舌战群儒(想象画)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 (3)变法过程: 商鞅南门徙木(想象画) 立木为信 明法 v 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填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商鞅变法每条内容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领域 内容 作用 政治 ①确立 ,由国君 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 。 ③改革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①废除 。 ②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 ③统一 。 军事 奖励 ,对有军功者 并 。 县制 直接派官吏 世袭特权 户籍 旧的土地制度 耕织 免除徭役 度量衡 军功 授予爵位 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经济富国 增强军队战斗力 军事 强兵 封建性质 (1)从材料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3)商鞅最后被处死,请你说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2)结合材料和课文,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商鞅被处死 成功 商鞅变法 可以看出商鞅推行改革时,法令严明,公正无私,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 使秦国各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在于变法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目的实现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提示:可从历史发展、支持者、变法者等角度分析)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③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5)从商鞅变法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根本原因 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 1.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改革不是一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