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场“炮口的逼迫下”的历史事件( ) A.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B.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下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该现象说明( ) A.当时国人天朝上国传统心态 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主权意识 C.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D.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3.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颇有见识”的依据是( ) A.提出了平均主义的理想 B.主张抵抗西方侵略 C.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4.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在广州的徽商江文缵给妻子的一封信中说:“今年所做之茶、意想往广、公私两便,不料太平军扰阻,江西路途不通……所有婺源之茶均不能来粤。”据此可知( ) A.长途贸易走向萧条 B.西方列强势力深入内地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时局动荡影响商业发展 5.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上述事件说明( ) A.洋务派重视与洋人商战 B.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C.中国近代海防意识觉醒 D.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比西方先进 6.有人说,洋务运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中“柳”指的是( ) A.封建制度 B.富国强兵 C.民族资本主义 D.西方先进技术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日本军队进攻台湾。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进攻台湾。以上史实反映了近代中国( ) A.边疆危机严重 B.中外友好交往 C.列强力量弱小 D.社会经济萧条 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9.“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的“新约”(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这幅《时局图》漫画最早刊于1898年7月,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局面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11.“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利)、俄罗(斯)势萧然。”这一揭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 ) A.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B.中国社会习俗陈旧 C.清朝政府腐朽无能 D.中国社会经济落后 12.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