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面对这个动荡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办? 春秋时期的分裂割据 西周时期的周王室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史记》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掌握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比较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2)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 (3)认识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学习目标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所谓“争鸣”,辩论。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相互辩论又相互影响。 争论焦点:如何治理社会。即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这样的社会秩序 百家争鸣 你很疑惑,为什么春秋战国战乱不断,还涌现了那么多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①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大动荡: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 ③文化大繁荣: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 合作探究 结合前面所学和以下材料,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 壹 老子和《道德经》 一、老子和《道德经》 姓名 李耳,字聃(dān) 生活年代 春秋后期 籍贯 楚国人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 《老子》 又称《道德经》 工作经历 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 1.请根据视频和课本内容补充完整这张个人名片 一、老子和《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相关著作: 《道德经》 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帛书《老子》,也被称为帛书《道德经》。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其中,帛书《老子》甲本长317厘米,宽25.2厘米,高约 24厘米,与卷后佚书合抄在一幅破损的丝帛上,抄写在朱砂划好的朱丝栏中,字体介于篆隶之间。 一、老子和《道德经》 丢马 得马 断腿 保全性命 坏事 好事 坏事 好事 ②辩证法思想: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老子有哪些主张? 3.老子主张 一、老子和《道德经》 世界看老子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深远影响。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福建老君像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道德经》 英文版 贰 孔子和儒家学说 观看视频,你能说出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 请思考, 视频中为什么说这一时期,孔子的主张不能实现?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 生活年代 籍贯 地位 代表作 1.你通过查找资料,补充完整了这张个人名片 孔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 鲁国人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