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5867

第7课百家争鸣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432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百家争鸣,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7课 百家争鸣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包括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 理解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 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及主张 【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基础过关】 1.老子 (1)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2)思想主张:①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②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③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2.孔子 (1)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主张及成就 ①思想核心:“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他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认为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③教育成就: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影响: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孙武:春秋末期兵家的创始人,他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2)概念: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3)主要学派 派别 创始人或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民众;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吴起、孙膑 —   (4)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实战演练】 1.跨学科·数学为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数学兴趣小组绘制了下面示意图并讲解道,“0”左右两侧的数字分别是“负数”和“正数”,任何“正数”在数轴上都有其唯一对应的“负数”,并且二者在不同情境下可以相互转换。这能体现的历史知识是(  ) A.老子的辩证法 B.孔子的“仁” C.荀子的“礼治” D.韩非的“法” 2.(2023宜宾)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这一观点代表(  ) A.法家 B.墨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