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7.4平移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 准备 课件、题签、几何画板、半透明纸、成套三角板、圆规。 1.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是学生在小学期间学习过的知识,进入初中后,重点是带领学生进行平移性质的探究和应用。对平移的研究延续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从四边形入手,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测量、验证”的几何研究过程,对这一图形的变换从动态上得到了充分的思考和研究。 学生对于平移性质的研究思路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平移的学习是学生后续学习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步认识了平移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动手操作活动兴趣浓厚.经过学生动手得到的图案,很直观的会把看到的与以前学到的结合起来,通过思考,想象,猜想得出一些可能的结论。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形成空间观念。 2、经历画图、观察、测量的探究过程,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并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归纳过程。 难点:建构探究平移基本性质的思路。 5.学习评价设计 针对每个活动有对应的练习题。进而评价学生的学习达成度。 6.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 评估要点1 情境引入 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作,他们是在做什么运动? 小学我们简单的了解平移,今天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平移。 新知探究 思考: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老师用动画演示刚才绘制图案的过程。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按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平移。 练习1、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 ) A.小亮荡秋千运动 B.升降电梯由一楼升到八楼 C.时针的运行过程 D.卫星绕地球运动 练习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如图是本届青运会的会徽,在下列的四个图中,能由如图所示的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 ) A B C D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回答:平移 学生回答出:每个图案都是由一些相同的图形组成的,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移动,再涂上不同颜色,就可以得到整个图案了。 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出答案。 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引入平移课题,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具体的实例对平移进行抽象概括。练习1、2考察学生对平移定义的掌握。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学生活动2 评估要点2 1.探究:如图,把一张半透明的纸盖在一个四边形上,在纸上描出四边形,然后将这张纸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这两个四边形的形状、大 小有什么关系? 在这两个四边形中,找出两组对应点A与,B与,连接它们得到线段A,B, A和B有什么位置关系?测量它们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1、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几何画板验证: 平移的性质: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练习3.如图,将三角形ABC沿着从点B到点D的方向平移后得到三角形EDF.若 AB=16cm, AE=12cm, CE=4cm,则该三角形ABC平移的距离是_____ cm,线段BD= _____ cm, DE=_____ cm, EF=_____ cm. 例:如图,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线段A'B '。 步骤:1、定2、找3、作4、连。 练习4: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能力提升: 如图,将三角形DEF沿FE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